一场三方的“同向奔赴”——南京教育治理改革这十年

一场三方的“同向奔赴”——南京教育治理改革这十年

一座迈向现代化教育强市的省会城市,如何用现代治理方式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以深化改革和教育治理双轮驱动,高站位为教育谋篇布局,高强度推动教育综合改革,高标准实施教育内涵建设,高水平完善教育服务体系,走出一条省会城市教育现代化治理特色之路。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脚点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表示,近年来,该市积极调整和优化政府、社会及学校的关系,努力推进共治共建,实现同心同向。

政府:

放下应该放的、干好应该干的

2013年,探索小学“弹性离校”,多次受到教育部点赞;2018年,普通高中布局优化“放大招”,优质教育资源5年内大扩容;2021年,连续6年位列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第一,教育首位度进一步凸显……事业新进位、质量新提升、公平达新高、保障出新招,南京教育年年进阶,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教育规划“超前布局”。

“‘十三五’期间,南京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治理体系。市委、市政府的主动作为与大力支持,提升了教育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孙百军说。他认为,教育治理是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共享共建。在协同共治系统中,政府部门持续放大优质资源,用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动力。

“为教育改革发展开拓道路、保驾护航,教育法治必须先行。”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蒋希波表示。近年来,该市积极构建教育治理的“制度图谱”,助力和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2014年,省人大审议通过《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为规范全市教育用地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2019年7月,《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正式施行,从法治层面对教育督导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南京市通过人大立法2项,市委、市政府印发与教育相关法规、文件、政策近50个,形成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2+X”格局,为教育治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厘清政府、学校和社会各主体权责边界是教育治理要义之一。南京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徐月红介绍说,通过多次系统梳理教育行政权力事项,该市实现了国家、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四级N同”。以2021年为例,对标“减时间、减跑动”,南京压缩3项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时间,“即办件”达11项。截至目前,市级教育系统行政权力事项52项,公共服务事项4项,进驻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比率为100%。

梳理、取消、下放、承接、调整教育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和优化审批流程和办事系统,建立区县(市)教育局行政执法情况年报机制,压缩许可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清理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梳理容缺受理事项清单……一系列向内的“刀刃”,全部指向“政府从教育管理微观层面退出”,厘清了权力边界,释放了教育活力。

学校:

从探索“一主两翼”到用好“加减法则”

2020 年 9 月,教育部等8部门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作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如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南京起步早、走得稳。

从本世纪初,南京开始探索建立“校务委员会”制度,并逐渐形成“一主两翼”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一主”指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两翼”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2012年,南京573所公办中小学全部成立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体制,推动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与校务,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个性化成长。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是“一主两翼”体制先行者之一。副校长吴芸介绍说,按校长负责、党组织领导监督、民主参与原则,学校全面修订校长、党组织、教代会工作规定,规范校长、党组织、教代会职权和议事规则。除了举行例会,该校还以“一事一议”方式召开校务委员会,深入商讨午餐竞标、校服订购、学生评价等关涉学校发展和学生权益的重大事项。“每年在一年级召开校务委员增补大会,推动委员按职履责、与校同心,全面提升了办学效益。”

依托“一主两翼”模式确立的良好生态,南京将释放学校活力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构建起新形势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协同的新型关系。

走上讲台为孩子上一堂课,坐进教室听专家讲一堂课,陪着孩子学习一节网课,与孩子互换身份当一天学生……南京许多家庭正探索和尝试“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鼓楼区推出“第三间教室”家长学校公益讲堂,打通了家庭“第一间教室”和学校“第二间教室”,激发出家庭的教育力量。

活力迸发的学校什么样?在南京教育人看来,就是“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校长和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南师附中课改一直走在中国基础教育前列。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启深层次“双高衔接、联合育人”模式,以国家课程为内核,先行探索国家课程高品质校本化路径,为学子们全面而卓越地发展打下厚实的底子。

激发办学活力需要提升支撑保障能力。2021年9月,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20条》,从清理督查检查事项、缩减进校园活动、规范统计调研等多方面,切实破除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的障碍,推动建立良好的教育治理生态。

一方面做“减法”,为教师“减压”、为学子“松绑”,积极赋能放权;另一方面做“加法”,制定章程、建立制度,引导办学行为。2012年,南京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章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组织新一轮学校章程的修订和完善;2018年,全市中小学100%完成校内制度体系建设。以“一校一章程”建立校内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原则,推动了依法自主办学,“学校章程”成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源泉”。

社会:

构建开放格局聚力“在一起”

教育督导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近年来,南京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把“上学那些事儿”纳入监督,推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履责。其中,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政府督导和第三方评价并重、市民监督和专家评估同步,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成为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手段。

2014年以来,南京选聘纪委监委、财政、政协等党政机关与媒体记者、律师等行业人士充实督学队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秦淮区为例,该区教育督导专家组成员包括公安、食品安全、体育、消防、疾控、心理咨询、法律咨询、财务审计、人力等领域15名专业人士,他们积极化解教师“暂时性”紧缺、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改革,研发设计多个督导操作工具、制订相应改进措施……“督得有据,导得有理”,受到学校欢迎。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域创成“江苏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其中5个区创成“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除了教育督导,南京在涉及教育的社会问题治理中同样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力量。从2018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到2021年“双减”政策落实,该市积极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和力量,教育、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互联网时代,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数据驱动”。南京地方高校探索利用数据促进教育治理的路径与方法。疫情期间,南京晓庄学院积极打通校园信息壁垒,优化健康检测和防疫数据上报流程,实时摸排师生健康轨迹和疫情防控数据,实现部门协同与数据共享,增强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教育治理需要各主体的行动回应,还需要基于共同愿景的分工合作。基础教育学校延请高校专家,职业学校吸引行业企业代表参与,南京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构建“联合体”,共绘“同心圆”。

2020年,南京市与南京大学联合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首批10项重点事项之一,就是依托南京大学等高端智力资源成立“扬子江教育智库”。两年来,“智库”先后参与《南京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全国基础教育论坛等多个项目,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研学基地到定向培养教育师资,为南京教育发展提供了服务型智力支持,并汇聚成27万字的《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2021)》。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建立“政校行企研”五位一体专业建设指导机制,企业积极参与专业设置论证与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以项目式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近两年,申报五年制高职新专业2个、中职新专业1个。2021年,学校五年制高职中药制药等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评优秀。

“紧紧围绕‘人’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让教师丰盈精神世界,给学生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最大的教育支持,让每一位教育参与者增强对教育美好价值的感受。”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张生表示,下一步,该市将加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南京贡献“教育治理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97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