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OPCE”理念引领 产学研教科创一体化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

  许昌学院直面地方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困境,以科研反哺教学为基本路径,构建并实施了理工科创新教育教学“OPCE”体系(Open,Practic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将“开放(O)”与“实践(P)”融入创新(C)教育(E)全过程,让学生更多走出教室、走进实验室,科研式教育培养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后劲的高质量人才赋能。

  问题导向,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教育机制

  “OPCE”理念尝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窠臼,以开放的教育思维为指引,通过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实践和创新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学生打开接触科技创新新思想、新方法的大门。

  构建校、政、企、所多元协同的组织架构。与当地政府签订城校共融战略合作协议,政府每年投入资金支持学校与69家地方知名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为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提供广阔平台;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郑州分所等科研院所签订协议,共同提升本科生科技研发能力。

  搭建校内、校外双导师队伍建设的立交桥。校地联合共建本科生创新实践导师队伍,通过高校教师进企业、企业及高校学者专家进课堂,共选派博士、教授100余人到企业挂职,聘请企业高管和研发人员100多人担任校外导师。

  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实践平台。与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中原学者工作站等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590个,以此作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每年立项各类本科生参与的开放项目1600余项。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保证每位学生都配备有导师,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活动场地保障。实行科研反哺教学专项课题管理制度和创新实践成果奖励办法,对获得高层次创新成果的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均给予一定的奖励。

  着眼未来,构建开放性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许昌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将“开放平台实践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科学探索、技术革新以及行业实践有机融合,构建依次递进、内容融通的创新实践课程群。

  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时空壁垒,利用实验室、工厂、研究所、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等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资源,实施师生双向驱动的研究性教学。

  科研和教学的融合,一方面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长期存在的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为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构建“产学研教科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国家对创新科技人才的需求。

  科研和教学的融合,还在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双向作用力,受益的不仅是学生,“OPCE”体系最终实现了良性互动——在全面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同时,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明显增加。本科生参与的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许昌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河南省专利奖。

  用好指挥棒,构建能力导向的开放多元学业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能力导向的开放多元学业评价体系,用好评价指挥棒,也是“OPCE”体系的一个重点。

  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形式,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水平评价和创新能力评价相统一,突出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学业评价体系数字画像模型,使学业评价由只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和情感、能力的多元化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

  5年来,许昌学院理工科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517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619人次;获批专利157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发表论文204篇,其中中文核心和SCI、EI等收录论文130篇。

  许昌学院本科生参与的横向项目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控制本科生团队协作研发的“雾化一扩散新型合金粉制备技术”项目被评为河南省产学研示范项目,每年为黄河旋风新增销售额1.7亿元。

  许昌学院14年的深度实践,实现了“五转变”“两提升”,即课程体系由“知识导向”的“理论+实践”版块式结构转变为“能力导向”的“理论·实践·创新”深度融合式结构;教学模式从“教师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学习中心”的研究式学习模式;学业评价由只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和情感、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教师角色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

(许昌学院 供稿)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358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