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签署合作办学项目协议
9月27日上午,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举行线上合作办学项目协议签署仪式。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曼谷吞武里大学创新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联合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校将以此项目合作为契机,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学科的合作。
我市召开全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调度电视电话会议
8月19日晚,我市召开全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调度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主会场设在市政府小礼堂,各县区政府设分会场。市政府副市长、市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第一主任龙国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黄琰,市教育局分管负责同志,市防溺水督查组全体成员在主会场参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英主持会议。
华安县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新学年,为更好地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指导作用,近日,华安县教育系统多校举行2022年新入职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活动期间各校举行了“拜师礼”,宣读“师徒导学共长结对”名单和帮带双方的职责,并为“导师”颁发了聘任证书,结对教师双方也签订了《带教协议书》。
近年来,华安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以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青年工程”、送培送教、名师引领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在思想、师德、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成长,形成“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浓厚教研氛围,为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石狮市教育局举办中小学生(幼儿)讲故事演讲比赛
9月22日至23日,2022年石狮市小学生(幼儿)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分别在第九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举行,来自全市102名中小学生(幼儿)参加比赛。比赛围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和幼儿组进行。
闽江学院兴业数字金融人才定制班开班
近日,闽江学院兴业数字金融人才定制班开班仪式在闽江学院举行。
据悉,2021年10月,兴业银行与闽江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组建兴业数字金融人才定制班是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探索,双方共同制定了“应用科技+高端金融+兴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兴业数字金融人才定制班面向闽江学院2020级学生公开报名,经考核,首批招收学生57名,由兴业银行高管和闽江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共同授课。
关于云南省教育系统“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主题活动“看照片 讲故事”大赛和观后感征文活动结果的公示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教育系统“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主题活动“看照片 讲故事”大赛和观后感征文活动,共收到作品21585个,其中“看照片讲故事”作品8514个,征文13071篇,经学校推荐、专家评选,评选出“看照片 讲故事”获奖作品400个,征文405个,具体获奖名单见附件1-2,现予以公示。
关于2022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立项名单的公示
根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拟立项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时间为2022年9月23日至9月29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我办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核实查证。提出异议者须提供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我办将予以严格保密)。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2022年本科高校教学工作会暨第五轮专业综合评价启动会召开
9月20日,省教育厅组织召开2022年本科教学工作会暨第五轮专业综合评价启动会,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振兴云南高等教育若干措施,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以奋进西部先进行列为目标,部署做好下一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永全出席会议并讲话。
习近平在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时强调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参观展览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7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要广泛宣传10年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宣传10年来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泸定地震后 万名应急志愿者冲在前线……
四川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雷波大队队员们搭建钢架桥。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眉山支队队员运送群众。
青年应急志愿者进山搜救。 9月21日,成都市青羊区群团中心,来自应急厅、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等部门和机构的负责人聚在一起,从召集出发到驰援过程,从如何提高效率到如何有序撤出,复盘“9·5”泸定地震四川青年应急志愿服务。“9·5”泸定地震现场救援、物资发放、心理抚慰等方面,应急志愿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A 志愿者“就地转化” 上万参与者基本都是本地人 9月19日上午,在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就读的欧靖打开了电脑,恢复了上网课。之前,她已经连续十余天在震中泸定磨西镇做志愿服务。 欧靖家住燕子沟镇新龙门子村一组。震后第三天,她将邻近的同学朋友集合起来,组成了一个6人的志愿者小队,前往磨西镇镇上报备成为应急志愿者。这6人早上7点过出发,晚上7点过回家,每天的志愿服务时长都超过10个小时,安置点、物资发放点、儿童乐园甚至附近村落物资搬运的山路上,都出现她们的身影。 来自共青团四川省委的数据,截至9月15日,四川在甘孜州、雅安市设立57个青年志愿服务站。其中,甘孜设46个,累计派遣青年志愿者12157人次;雅安石棉设11个,派遣志愿者1980余人次。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本地人,累计服务时长9840小时,服务群众5.1万余人次。 “姐姐你看,我画的是生命树。”“姐姐,我画的这个是熊猫、国旗。”震后第二天,在石棉县世纪广场安置点的“青青儿童乐园”,内江师范学院的返乡大学生徐萌正带领灾区小朋友绘画,孩子们争着向徐萌展示自己的作品。“石棉是我的家乡,暑假期间我在石棉县的川棉社区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地震发生后我立即报名当了志愿者。”徐萌说。 今年暑期,四川有3.1万余名大学生积极报名参与“返家乡”实践活动,地震发生后,雅安、甘孜地方团组织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迅速招募凝聚了45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与到一线志愿服务中。返乡学子们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受灾群众带去更多心理上的抚慰和生活上的支持,成为抗震救灾中的一股有生力量。 来自西南大学的薛人铭,这个暑假在石棉县的老街社区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加入当地的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主要负责搬运救灾物资、搭建帐篷、维持现场秩序、分发应急物品、安排群众入住等工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夏艺来自甘孜州,所学专业是学前教育,在志愿服务中,她带着孩子们一起看绘本、一起游戏,教给他们防震避险知识。 “小朋友,这是我的微信号,以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甘孜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巴久伍牛写下自己的微信,对孩子们说。这些“就地转化”的志愿者积极与小朋友及其所在社区建立结对关系,后期可以通过微信等线上方式开展经常性的心理疏导,寒暑假期间也可以回到社区继续参加“返家乡”实践活动。 B 专业技能发挥作用 大量参与搭桥、水上救援等工作 现场救援需要专业技能。四川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几支队伍,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特殊的环境里发光,成了这次地震应急志愿服务中的亮点。 从9月5日接到驰援指示,到9月21日撤离返回西昌,四川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雷波大队大队长邝文学和他的队友们在震区待了半个多月。雷波大队的队员们,大多是人们口中的“钢材老板”,几乎天天和建筑打交道,搭桥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9月6日下午,邝文学接到通知,前往泸定燕子沟沿线搜救伤员。在一处河滩旁看到两岸聚集了不少群众,消防官兵也已经搬运来钢管、脚手架等,但便桥的选址、架桥的方式等问题,大家一直在讨论。邝文学立刻上前,怎么使用这些材料、怎么搭建更稳一点、哪里选址相对安全……邝文学很快有了答案。“河流不算特别宽,大约12米到15米,但我觉得却是压力最大的一次。”邝文学和队员们把“压箱底”的功夫都拿了出来。3个多小时,一座钢架便桥横跨燕子沟两岸。 在震区的这些天,这支队伍不仅积极参与搭桥,还分出人力值守桥梁、搭建帐篷、搜救人员、搬运物资等。 因专业能力受到肯定的志愿服务队,还有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眉山支队。眉山支队一共出动两个梯队行动小组36人,作为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与指挥部衔接报备后,主动认领救灾抢险任务。 水上救援是这支队伍的亮点。“我们到现场分析受灾情况后,根据地形、地貌等条件,认为要快速救援受灾群众,水路救援更为快捷。”眉山支队副支队长王东祥介绍,指挥部下达水上搜救的任务后,队伍分成了水域搜救组、山地救援组和后勤保障支援组。其中,水域搜救组,去时运送消防救援人员和武警四川总队等官兵前往受灾村落,回时转运受灾受伤群众。“救援过程时常很惊险,比如塌方落石,比如大渡河水流湍急,对体力的要求很高。”队员们归队后用餐时筷子都不听使唤了。几天下来,仅水域救援队就运送消防、武警、陆军搜救队员超过200人,转运受灾受伤群众超过200人。 C 有了更多“传承” 逐步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细分化等 9月22日,由省文明办指导、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省志愿服务基金会支持的“‘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四川青年应急志愿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 “希望通过本项目,助推我省应急志愿服务力量均衡发展,并逐步实现应急志愿服务的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细分化、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作为项目的执行方,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之昊介绍,项目在开展参与泸定地震响应志愿者和灾区儿童关爱行动的基础上,将以甘孜、雅安为重点区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重点阵地,孵化基层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并给予项目支持。“同时,我们计划开展专项综合演练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我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协同应灾能力,并依托‘志愿四川’平台,建立应急志愿者专区,完善我省应急志愿者身份识别。” 复盘这次地震的应急志愿服务,我们也看到几个重要的经验传承下来,成了四川应急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 首先是“政社协同”发挥“叠加效应”。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的经验,四川在8个重灾县(区)及乡镇建立了17个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34个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站),一方面准确对接前线指挥部摸清灾区需求,另一方面畅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与救灾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与社会组织依法有序、科学有效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这次地震,这样的模式得到了升级,根据《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试行)》明确的社会管理服务组织牵头职责,四川共青团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配合前线联合指挥部群众安置组、物资保障组等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其次是“社社协同”呈现“科学参与”。2017年,四川尝试建立省市县三级信息沟通渠道,并联合相关社会力量救灾协作平台快速成立前线工作站,共同履行社会协同职责。由此形成了“快速响应—登记报备—供需对接—精准参与—有序撤离”的应急志愿服务科学参与机制。这次雷波大队和眉山支队的行动轨迹,正是这种参与机制最好的实践样本。 再次是协同机制切实发挥作用。2019年,首次在长宁由“政社协同”联合设立“青青儿童乐园”8个,10天内服务儿童4000余人次。这次泸定地震中,截至9月15日,共在灾区集中安置点设立“青青儿童乐园”21个,组织受灾儿童开展图书阅读、趣味游戏、手工制作、心理疏导等活动,累计派遣志愿者及“童伴妈妈”近1400人次,服务儿童4100余人次。 据了解,四川组建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应急通信、心理援助等12支专业支队,常态化储备骨干志愿者300余名,组建各级“守护生命”应急志愿服务队伍3952支,招募志愿者6.15万余人。2021年,累计发布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灾害应对等应急志愿服务项目1.5万余个,参与志愿者17万余人次,服务时长160余万小时。( 记者 吴浩 )
全省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视频会召开
9月23日,省市场监管局、教育厅组织召开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视频会,总结交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秋季开学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张澜涛,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周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