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江苏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葛道凯调研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张生,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林其坤,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党工委书记、局长郑武,副局长周桂松以及南化第四小学相关负责同志陪同。
2022-06-21 493 0

2022年4月20日,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南昌市教育局主办,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承办的南昌市“智慧阅读 书香校园”工作启动仪式暨专题报告会顺利召开。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黄琰,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付青岚,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朱道清、唐庆伟,合作公司超星集团副总经理曾敏出席活动。市教育局相关科室、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各局属学校、省属事业单位办学校、市管民办学校相关负责同志在本单位分会场收听收看活动。
2022-06-21 444 0

这两天,高考正在进行,很多家长反馈,5月29日“南京家长成长学院”举办的线上高考专题班,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帮助。名师们用生动详实的案例,带领家长们走进高考学子的内心深处,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指导家长们掌握具体的沟通方式,给正在备考的孩子最恰当的关爱。什么样的讲座让高考生家长纷纷点赞?看这里!
2022-06-21 365 0

转载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6/19/content_785465.html
2022-06-21 346 0

转载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6/18/content_785405.html
2022-06-21 377 0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在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小朋友们学习进步、快乐生活、茁壮成长。
2022-06-21 399 0

      2022年6月17日下午,陕西省教育厅、省军区战...
2022-06-21 374 0

2月18日下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熊运浪深入我市部分学校,实地调研平安校园建设工作。
2022-06-21 343 0

      2022年5月30日,陕西省教育厅在西咸新区召开...
2022-06-21 310 0

转载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5/28/content_783764.html
2022-06-21 331 0

1月17日上午,全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暨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及学期结束工作部署会召开。市委教育工委班子成员、局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席会议,局机关各科室、驻局纪监组和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局属学校党政负责同志、省属事业单位办学校、市管民办学历教育学校校长参加会议。
2022-06-21 372 0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 稳住经济大盘
2022-06-21 331 0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树旗、导航、定向、催化”的积极作用,12月25日,2021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B组(专业综合技能试点赛)在南昌一专昌北校区顺利举行,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瑜在开赛仪式上致辞并宣布比赛开始,相关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管中职学校相关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共计约48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2022-06-21 359 0

为充分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教师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和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强身健体、涵养情趣,激发校园活力,12月21日,全市“新课程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成果展示”比赛在南昌市启华双语学校圆满落幕。
2022-06-21 440 0

12月22日下午至23日上午,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昌市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双减”工作部署,总结各地课后服务经验成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下一阶段课后服务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推进会共分为现场会议和实地观摩两个环节。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刘菊娇,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松殿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南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万征陪同考察。
2022-06-21 388 0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近两天,新增的感染者已经降到了100例以下,但是局部疫情仍然有波动。  北京近一周持续发现有感染者,与酒吧人员聚集有关,波及北京市多个区。但是,北京近两天感染者均来自隔离观察人员,所以扩散的风险有所降低,仍需要通过严密的流调和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核酸筛查来排查风险,防控工作不能松懈。  上海近期持续报告零星的非管控人员感染,个别区域还存在隐匿社区传播风险。  内蒙古二连浩特、赤峰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有重点人群和来源不明的感染者,局部地区存在社区传播扩散风险。  吉林通化、白山市出现来源不明的社会面感染者,这也说明还仍然存在一定的社区传播风险。  就全国层面来讲,疫情防控压力是持续存在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积极指导各地加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高效处置,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      关于高校学生返乡      暑期来临,如何保障高校学生顺利返乡?怎样杜绝层层加码?  明确学生离校返乡“两免”政策。有疫情的地区,高校内如果没有疫情,实施7天以上封闭管理结束后,学生可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高校开具的有关证明离校返乡,从学校到目的地实施“点对点”闭环方式返乡。满足以上条件的高校学生不再集中隔离,到家后实施7天的健康监测,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当地社区和疫情防控部门。同时,政策明确,返乡学生确需隔离的,各地应免除集中隔离费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明确要求,各地要逐级传达、逐级落实学生离校返乡政策,不得层层加码。      返乡地要保证学生隔离期间的食宿条件,满足其生活、就医等必要需求  为确保学生离校返乡的顺利,联防联控机制以及高校建立了两个机制:  一是出发地和返乡地“省对省”对接机制。两地联防联控机制之间一一对接,提前统计、及时推送离校返乡学生的信息,特别是要求返乡地要保证学生隔离期间的食宿条件,满足学生生活、就医等必要需求。  二是从校门到家门“省-校-省”应急协调机制。出发地、返乡地联防联控机制和学生所在高校三方建立联络,实时调度,协调解决学生返乡途中遇到的特殊情况。      学生在离校返乡途中如遇问题或有特殊需求,可通过两个渠道反映诉求  畅通学生反映诉求的两个渠道。学生在离校返乡途中如果遇到问题或有特殊需求,可以通过两个主要的渠道反映情况:  一是可以向本人所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或者自己的老师反映情况,由学校通过机制来反映给当地出发地或者返乡地联防联控机制,来解决学生的特殊需求;二是可以通过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公开咨询电话反映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政策还特别强调,没有疫情的地区,高校学生离校返乡的,落实属地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各地各校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对于选择留校的学生,在生活上做好服务保障。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就业数据的真实准确,是就业统计工作的底线。教育部进一步严明就业统计的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四不准”“三不得”:  “四不准”就是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三不得”就是不得不切实际向高校和学院提去向落实率具体指标,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不得将单一的去向落实率指标与就业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      从2023年起取消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要求半年内重复体检  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包括:  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毕业生就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  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政策。  对于毕业年度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  继续稳定扩大国有企业的招聘规模。  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者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对于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事业单位正式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的工作人员,可以按规定提前转正定级。  毕业生6个月之内已经体检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要求重复体检,除了法律规定的以外。  简化就业手续,从2023年起,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报到证作为毕业生录用、落户、档案转接手续的必需材料。  在助学贷款减负政策方面,免除今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可以申请延长1年偿还,今年的应届生和往届生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共惠及400多万人。  对因疫情延迟离校的毕业生,可以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  要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培训。      高校所在城市连续7天及以上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可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参加招聘,特别是校园招聘活动,是毕业生就业应聘的主渠道。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形势呈现向好趋势,各地疫情防控取得重要进展,为更多高校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打下更好的基础。原则上,有疫情的地区,高校所在城市连续7天及以上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可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如何帮助尚未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尽早就业?  当前,教育部正在布置全国各地各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百日冲刺”活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采取系列招聘、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就业指导和精准帮扶措施,为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同时,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升学考试、教师招聘、基层项目、科研助理等招录进程。另外,尽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招录,相对来说这些岗位是部分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通过综合施策,帮助这些毕业生尽早就业。  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离校,一些学生正在陆续离校,教育系统还要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持续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协助办理好各类就业手续,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服务接续、就业见习、岗位推荐等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如何帮扶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  一是专项帮扶。各地各高校建立就业重点毕业生台账,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学生,还有较长时间未就业的学生,要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要求开展重点帮扶。教育部还明确要求为每一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至少每个人推送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  二是专门培训。在财政部支持下,教育部正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在培训当中,老师们“一对一”给学生完善简历、指导面试,广泛联系企业对学生进行重点推荐,让学生走出校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通过实习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三是开展专场招聘。教育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共同举办“宏志助航”网上专场招聘活动,已经累计提供岗位13.2万个。各地各高校也组织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活动。此外,针对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还举办了陕西、吉林、上海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29.9万个。
2022-06-21 462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