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山东寿光构建“四个一体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合奏育人“主旋律”
“在‘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上,学生模拟还原了与父母发生矛盾的真实情景,并就‘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一问题展开自由辩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与父母换位思考;在‘模拟法庭’课上,老师组织开展了‘我是法律小专家’案例分析活动,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能力。”近日,山东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校长王永亮告诉记者,该校在山东省寿光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引领下,改进思政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怀进鹏出席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
12月8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在巴黎召开年度会议。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委托,该委员会负责协调落实教育变革峰会后续行动,本次会议主要研究通过落实教育变革峰会的战略。教育部部长、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教育力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教育系统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中国教育报】王少辉:校地深度融合激发教育发展新动能
长清区位于济南市西南部,是山东省济南市新区。长清区大学城内聚集的12所高水平院校,是长清区特有的优势资源。近年来,长清区围绕“教育让长清更具魅力”目标,实施“校地联合育人、双向共赢未来”工程,先后有34所中小学校与高校建立66项合作项目,形成了“校地党建融合、高校特色知识进校园”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八个维度”校地融合模式,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建成统一战线,成为“命运共同体”,让基础教育迸发出更多活力和动力。
我省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中获佳绩
12月15日,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结果在教育部官网公示。我省共有37所职业学校的103门课程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潍坊市:教育评价改革 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潍坊市凭借承担的16项国家级和20项省级改革试点优势,通过综合施策、系统发力,教育评价改革有关做法入选全国十大“双减”典型案例和全省首批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简报专题刊发,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予以推介。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1年度“暂缓通过”学校检查评估结果的通知
京教民〔2022〕7 号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1年度民办高等学校 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状况检查评估结果的通知》(京教函〔2022〕250号),经专家验收、评议,现对“暂缓通过”等次学校的年检结论予以公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废止并注销的公告
京教民〔2022〕6 号 经我委核查,北京外语研修学院、北京华诚研修学院、北京外事研修学院、中华研修大学等4所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到期后未依法予以延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之规定,上述4所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废止并予以注销。办学许可证依法注销后,相关办学主体应依法完成学校清算、法人登记注销手续。
我市高校举办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活动
12月 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市多所高校组织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在线公祭、默哀追思、党史微课、云端合唱等形式,同上一堂生动、有温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教育学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中国教育报】李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充分凸显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赋予教育工作新使命、新任务。山东教育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努力推动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