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办好人民满意的开放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突出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首次把“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进一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做好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滨州:擦亮精准资助铭牌 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滨州市以惠民生、促公平为切入点,持续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精准资助和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全面细化、深刻到位,真正践行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有效维护了贫困学生就学权利。2021年,滨州作为唯一地级市在省教育厅举行的“学生资助为民办实事”工作新闻通气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22年滨州市教育局被山东省教育基金会、山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工会委员会联合表彰为“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市教育现代化服务中心被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彰为“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市教育两委召开教育系统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
近日,市教育两委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教育系统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志良主持会议并讲话。我市教育系统各单位统战部门负责人、市党外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党外人才“ 325 培养计划”重点人选共 120 人参会。
【中国教育报】党建融合赋能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
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纵向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横向发力,以“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交通大学建设。
【中国教育报】山东寿光构建“四个一体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合奏育人“主旋律”
“在‘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上,学生模拟还原了与父母发生矛盾的真实情景,并就‘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一问题展开自由辩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与父母换位思考;在‘模拟法庭’课上,老师组织开展了‘我是法律小专家’案例分析活动,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能力。”近日,山东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校长王永亮告诉记者,该校在山东省寿光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引领下,改进思政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怀进鹏出席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
12月8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在巴黎召开年度会议。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委托,该委员会负责协调落实教育变革峰会后续行动,本次会议主要研究通过落实教育变革峰会的战略。教育部部长、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教育力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教育系统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中国教育报】王少辉:校地深度融合激发教育发展新动能
长清区位于济南市西南部,是山东省济南市新区。长清区大学城内聚集的12所高水平院校,是长清区特有的优势资源。近年来,长清区围绕“教育让长清更具魅力”目标,实施“校地联合育人、双向共赢未来”工程,先后有34所中小学校与高校建立66项合作项目,形成了“校地党建融合、高校特色知识进校园”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八个维度”校地融合模式,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建成统一战线,成为“命运共同体”,让基础教育迸发出更多活力和动力。
我省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中获佳绩
12月15日,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结果在教育部官网公示。我省共有37所职业学校的103门课程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潍坊市:教育评价改革 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潍坊市凭借承担的16项国家级和20项省级改革试点优势,通过综合施策、系统发力,教育评价改革有关做法入选全国十大“双减”典型案例和全省首批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简报专题刊发,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予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