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薛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4月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丁薛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4月2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人民日报》:教育强国成于实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八大体系”。今天的《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钟育文署名文章,权威准确解读“八大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路径。一起来看看。
云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发改财金〔2023〕1103号)有关要求,深入推进云南省政府诚信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云南省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中办发〔2022〕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1〕5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22〕864号)精神,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云南省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25号),加强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应用,激励守信、惩戒失信,营造诚信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云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质增效,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在昆开幕
10月25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云南省教育厅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书记、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靳诺,中国关工委副主任、原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李炳泽,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富,世界教具联合会总干事罗瑞格(Rodrigo Sáez Muñoz),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亚,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世忠,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光洪等出席开幕式。
春季全省“开学家长第一课”举办
2月15日下午,由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远离不良游戏培养健康娱乐观”2025年春季“开学家长第一课”如期而至,拉开了新学期家校共育的新篇章,全省百万名家长、教师在线收听收看。
我省12个县区新增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我省有12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分别为:福州市鼓楼区、晋安区、福清市,厦门市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平市光泽县,龙岩市连城县,厦门市已实现全域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连同2023年教育部认定的漳州市长泰区、三明市明溪县、泰宁县、宁德市柘荣县,目前我省共有16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加强校外培训数字化、全流程管理服务,切实保障家长学生和各方切身利益,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共教育部党组《人民日报》撰文: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动员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凸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下简称“三大属性”),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以下简称“六大特质”),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个时代命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