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专题培训会召开
为进一步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提高福建省学位管理质量和法治化水平,3月24日,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指导省高等教育研究院、省高等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分会组织开展贯彻落实《学位法》专题培训。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部署“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聚焦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抓住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攻坚期,深入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聚焦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持续挖潜开拓就业岗位,加快组织校园招聘,优化提升指导服务,精准开展就业帮扶,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省教育厅举行离退休老同志新年茶话会暨工作通报会
1月21日,省教育厅召开委厅离退休干部新年茶话会暨教育工作通报会。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绚,省教育厅专职副总督学黄建顺,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办公室主任王越忠以及厅(委)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与72位离退休老同志齐聚一堂,共迎佳节、共谋发展。会议通报了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情况,听取老同志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福建省教育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11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支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专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飏在发布会上就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回答记者提问。
全市教育大会引发首都教育系统热烈反响
2月17日上午,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全力以赴发展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全面建成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大会催人奋进,在首都教育系统中引发热烈反响——
打造德技并修的人才引擎——来自河北三所职业技术大学的实践和探索
日前,在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守敬科坊”,电气工程系大二学生何香杰正忙着申报“基于TRIZ理论清洁车”的专利。据他的指导教师、物联终端设备研发创新工作室主持人李鑫教授介绍,学校升本后,一直将“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现场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让学生每人每年有一到两项紧贴生产实际的专利成果。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教协同育人才 校院融合共发展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周口惠济康复医院协同育人,构建“校院”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2021年12月获批为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示范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青岛职院:“四链融合”,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生态圈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布局要求,坚定职业教育类型自信,以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建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强链”、聚焦地方优化服务“固链”作为关键抓手,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共融“最后一公里”,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循环生态圈,让“四链融合”迸发出“裂变效应,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青职范式”。
齐鲁工业大学: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助力双创提质升级
一、优化顶层设计,激发师生热情 校( 院) 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倡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及各类实践活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一是启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出台《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明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简化认定程序,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文化艺术创作等活动纳入学分总范畴,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双创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孵化基地、设立专项奖学金、完善各类全国性竞赛奖励办法,激发教师和学生协同创新的热情,让每一个拥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孩子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校(院)累计孵化165个学生创业团队,孵化成功率 90%以上,3 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之星,2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业者,累计发放创新创业奖学金15万元。
川港澳高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教育论坛顺利举行
近日,由四川大学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科技厅及香港理工大学支持的川港澳高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教育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川、港、澳三地的17所高校代表参加活动。
青岛大学:构建“人才—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资源配置体系
近年来,青岛大学创新理念,采用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以二级单位为主体,以绩效和市场为导向,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重点,构建人才-绩效评价评估相结合的资源配置体系,实施“1221”工程,逐步建立资源“有偿占用、有偿使用、开放共享、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机制,使资源合理流动,资源配置效益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