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翻阅新篇章 “悦”享新学期——广西大学师生在学生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
为引导广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广西大学将主题读书分享活动搬到了学生社区,组织师生一同阅读经典书籍,碰撞思想火花。
中国新闻网:广西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培养适用型人才
图为会议现场。林馨 摄中新网柳州3月9日电 (林馨)3月9日,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暨产业学院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广西柳州市召开。广西教育系统干部汇聚一堂,探讨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为社会培养适用型人才。
广西将建60个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黄大年的精神激励着广大高校青年师生和科研工作者。
广西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广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及时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大会直播转播,热切关注大会盛况,对大会的胜利召开反响热烈。
广西日报:备课更轻松高效 课堂更丰富多彩——“八桂教学通”助力广西义务教育数字资源城乡普惠共享
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本地实际,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2.0提升工程、建设“八桂教学通”平台,构建高效中小学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师生数字化教育资源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取得显著成效。
广西日报:培育民族感情 增强文化自信——我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
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起,我区面向全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每两年认定一批传承学校,传承项目主要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去年底,自治区教育厅公布了广西第一批100所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这些学校开展文化艺术传承的成效如何?怎样将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近日,记者分别探访了几所传承学校。
广西日报:我区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
学校后厨的烹饪间、消洗间、切配间……各个角落一目了然。近日,记者在南宁市隆安县隆安中学“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时监控画面看到,孩子们的每顿饭从洗菜、炒菜到餐具清洗消毒等每一个环节都在视频监控中。
南国早报:2023年广西教育事业在哪些方面发力?这个会议给你答案→
2023年,广西的教育事业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如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对于家长和学生们关心的教育问题,2月15日召开的2023年广西教育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
广西日报: 强化“五到位” 迎接新学期
本报南宁讯 (记者/刘琴)2月13日,随着桂林、北海中小学(幼儿园)顺利开学,我区14个设区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开学。为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决策部署,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强化健康教育到位、控辍保学到位、安全防范到位、“双减”落实到位、家校协同共育到位,全力确保平安顺利开学。
中国教育报:广西将建60个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本报讯(记者 周仕敏)近日,广西教育厅印发《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从2023年起,面向广西高校启动实施“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项目,每年建设一批,每批建设20个左右,共实施3批,“十四五”期间共建设60个左右。同时,引导高校切实推进校级创新团队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为推动广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
广西卫视:广西:“五到位”护航开学季
为做好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决策部署,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强化健康教育到位、控辍保学到位、安全防范到位、“双减”落实到位、家校协同共育到位,全力确保顺利开学。
中国教育报:广西明确职校实习管理“红线”
本报讯(记者 周仕敏)近日,广西教育厅、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原则上不得跨专业大类安排实习,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
教育部:广西以“四个强化”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广西壮族自治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强化课程设置、平台建设、专业指导、服务支撑,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