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山东寿光构建“四个一体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合奏育人“主旋律”
“在‘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上,学生模拟还原了与父母发生矛盾的真实情景,并就‘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一问题展开自由辩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与父母换位思考;在‘模拟法庭’课上,老师组织开展了‘我是法律小专家’案例分析活动,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能力。”近日,山东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校长王永亮告诉记者,该校在山东省寿光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引领下,改进思政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郑州工商学院:实施六大工程 把党建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郑州工商学院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制定《党建思政工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强基固本、培元铸魂、旗帜引领、先锋示范、文化铸校、守纪清廉”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党建思想政治水平,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工作队伍学习交流活动举行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我市高校辅导员和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大中小思政工作队伍交流沟通,近日,由市教育两委主办,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工作队伍一体化培训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携手共绘育人同心圆”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工作队伍学习交流活动在市委党校(蓟州校区)举行。全市大中小学校辅导员、德育干部、班主任代表共40余人参加活动。
鲁东大学:全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
鲁东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三位一体、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格局。
我市各院校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思政育人实践
为更好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育人实践,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我市各院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校地共建“思政一体化”项目启动
11月2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涵江区共建“思政一体化”项目启动,此举将为涵江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创新发展、品质提升提供有效指导,为莆田市各学段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思政课“堵点”集体攻关以及思政课教学成果搭建共享平台。
我市举行“航天思政”集体备课会
10 月 31 日,由市教育两委主办、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共同承办的天津市大中小学“航天思政”集体备课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举行,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参会。
开封大学:督导课程思政 助力教书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开封大学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督导的重点,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的督导和教育工作。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念好“领”“带”“融”“润”“创”五字诀 探索思政育人新途径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思想铸魂价值引领工程、党组织强基创优工程、“三全育人”工程和“明德尚行”校园文化工程,着力在“领”“带”“融”“润”“创”五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探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新途径。
兰考县把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教育 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兰考县创新多种教育形式,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把焦裕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让红色经典文化浸润校园沃土,激励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天津代表热议报告话思政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回校园,融入课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好少年?”这两天,我市多位从“校园”中走出的二十大代表,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济南大学:打造生涯思政一体化教育模式
济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动生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上深度探索,构建“大思政”视野下高校生涯教育“544”一体化教育模式,以“三聚焦”,促“三提升”,融入学生生涯发展全过程,打通学生成长成才全链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感染力和针对性,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