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堂“开学第一课” 拉开新学期思政教育帷幕
开学伊始,市教育局以“爱祖国 爱家乡”为主题,以上好“六堂课”为抓手,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开学第一课”主题系列活动。一是上好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3月1日下午,西宁市教育局联合西宁电视台,组织海湖中学、西宁一职等学校师生110余人次前往消防支队、光伏企业探索开展实景课堂,77万余人次在线观看“强国复兴有我—爱祖国 爱家乡”2024年西宁市中小学开学思政第一课网络直播活动。聘请青海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王刚等24名第一批校外思政辅导员,进校入班开展“追寻榜样足迹 绽放青春色彩”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以身边榜样力量为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砥砺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品德素养。二是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指导各地各校采取讲座、论坛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105场次,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三是上好仪式教育第一课。把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作为引领师生弘壮志、树新风、育新人的关键一课,发挥仪式教育情景庄严、方式多元、效果持久的育人优势,围绕“培养主人翁意识、明确奋斗目标、培育爱校情感、激发成长动力”等方面,组织开学专题活动230余场次,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仪式教育的实践课。四是上好感恩教育第一课。指导各校结合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采取演讲、报告会等方式,为学生讲述积石山震后,党政军民同心发力,抵抗严寒、无私奉献、颂党恩、感党情的感人故事,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少年心存感激,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坚守“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情怀和担当,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生活。五是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课。充分发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南京陶老师工作站西宁分站专业优势,公布在线咨询热线,畅通咨询服务渠道,持续做好校外心理援助与辅导。组织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开展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广大学生从“假期模式”向“上学模式”平稳过渡。发挥各校家长学校作用,及时组织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帮助树立科学育儿观和成才观,努力缓解家长焦虑,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六是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邀请检察院、公安等部门专业人员,通过主题班会、安全知识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组织“法治流动微课堂”,开展“以法护航 守护成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在学生中普及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权威意识,自觉成为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公民。
按下“开学键” 点亮新学期
“宾果宾果,我们干吗去呀?”“当然是接小神兽们回学校!”2月12日,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迎来开学报到日,校门口一场新颖的迎接仪式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智能宾果机器人正与学生大队委一同在校门口迎接同学们返校。这一幕,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拍照打卡。
明日开学!“安全、高质量、丰富多彩 ”是新学期关键词
2月26日,全市160万名中小学生迎来春季学期,各学校将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温暖的氛围迎接孩子们“回家”。为了让同学们平安开心地开启新学期,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海南多所中小学花式迎新 迎接阳光快乐新学期
将传统文化“搬”进校园,让学生自主策划“开学礼”……连日来,我省各地各校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来迎接新学期。记者发现,今年各个学校的开学活动,都传递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彰显“阳光快乐”特色印记教育。
走心策划
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
“这里做成一面照片墙,让孩子们感觉到这里是一个大家庭。”8月30日,iSchool微城未来学校综合课程教师陈思玉和同事一起装扮教室,一点点为空荡荡的教室添置物料。
“我们拿到新生名单后就第一时间联系家长要到孩子的照片,提前打印出来制成照片墙,希望能消除他们初入校园的陌生感。”陈思玉告诉记者。
照片墙左侧,各色五角星贴纸错落有致地摆挂着,每颗星上安装着一盏阅读灯,灯上是学生的头像照。“我们在教室设置阅读区,学生们每天自主阅读达到30分钟,就能点亮自己的阅读灯。此外,还设置了‘南风工坊’展区,用来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陈思玉介绍,iSchool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接受“教育”而不是“管理”,注重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群体环境,在阅读分享等活动中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而不是直接教孩子知识,更不是填鸭式强制学习。
8月31日上午,iSchool举办新生入学仪式,小学部的自制草帽、绿植种植等一系列手工活动,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这些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策划完成,老师只是协助制作。”iSchool微城未来学校学生成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学生为本,是当前我省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执教近20年,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汤成慧仍坚持以学生的感受为导向。“我准备了一节语文特色主题分享课,会先跟他们面对面沟通未来语文学习可能存在的困难,以求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汤成慧表示。
文化传承
将传统礼仪“搬”进校园
记者走访发现,我省多所中小学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将学习文明礼仪、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迎新仪式中。
8月29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为该校400多名一年级新生举行了一场寓意深刻的入学典礼,旨在营造尊师崇礼的启蒙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天上午7点50分,距离仪式开始还有10分钟,家长刘霁贤忙着给身着汉服的孩子整理衣襟。他还不忘掏出手机为孩子记录这一重要时刻。
“我和孩子都是第一次参加如此特别的入学仪式,这将成为我们一生难忘的回忆。”刘霁贤表示,以“开笔礼”的方式开启新学期蛮有意义的,“有助于让孩子们感受到国学魅力,在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从2019年学校开办以来,我们已连续5年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活动。这场传统仪式是给新生们的成长礼物,勉励他们在求学生涯中努力成为一个顶天立地、脚踏实地,拥有智慧的人。”该校校长王先云介绍,学校开设了武术操、中医药综合实践课等特色课程,新学期还将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老生迎新
志愿服务点亮新学期
培育学生志愿服务的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的精神,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8月30日,在海南华侨中学初中部,随处可见的“蓝马甲”——迎新学生志愿者,成了报到当天一道靓丽风景线。
“同学,请问校服在哪买?”“阿姨您好,请往礼堂的方向走。”开学后,吴祖立就升入初二年级,他告诉记者,去年刚入学时,还没有这么多迎新的学生志愿者,“我折返好几个地方才最终走完报名流程。得知今年学校组织迎新志愿服务,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帮助学弟学妹们,让他们有个更便捷的入学体验。”
见有家长带着孩子走了过来,吴祖立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在他的指引下,家长夏女士很快就给孩子买完了校服。“这些学生志愿者特别热心,帮了我不少忙。”夏女士连声称赞。
从校门口步行至学生宿舍大约需要5分钟的路程,陈思妤推着小推车不知走了多少回。作为志愿者团队中的“老干部”,她一整天都奔走在校园里,一边提供志愿服务,一边协助老师管理队伍。
“开学前我们就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志愿者,大家报名很踊跃,甚至还出现超额的情况,最后我们不得不从中挑选部分学生,组成一支包括老师在内共65人的迎新志愿服务团队,分成4个小组,为新生及家长提供报名指引、行李运送、校服订购等服务。”海南华侨中学团委副书记、大队辅导员何清漪介绍。
全省各地教育系统精心准备迎接新学期 确保开学工作安全有序
新学期即将开启,我省各地教育系统积极行动,安排部署秋季学期开学相关工作,以周密的措施做好开学校园安全、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确保新学期安全有序开学。
广西云:翻阅新篇章 “悦”享新学期——广西大学师生在学生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
为引导广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广西大学将主题读书分享活动搬到了学生社区,组织师生一同阅读经典书籍,碰撞思想火花。
新学期,七项举措护航学生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首都千万家庭幸福。 2023年,北京市将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如:强化警校联动,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重点开展72所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加大上下学高峰时段校园门前秩序疏导;加大校园三防建设,全面排查各类校园安全风险隐患等等。
广西日报: 强化“五到位” 迎接新学期
本报南宁讯 (记者/刘琴)2月13日,随着桂林、北海中小学(幼儿园)顺利开学,我区14个设区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开学。为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决策部署,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强化健康教育到位、控辍保学到位、安全防范到位、“双减”落实到位、家校协同共育到位,全力确保平安顺利开学。
《你好,新学期》节目预告来了!
2022秋季新学期已经开启,9月10日也将迎来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大型公益节目《你好,新学期——庆祝第38个教师节特别节目》,将于9月9日(周五)20:00在广西综艺旅游频道播出。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