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建设校园阵地,坚定文化自信
烟台职业学院在培育当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方面继续精研优教,实施“大学生成长领航工程”“思政队伍提升工程”和课程思政综合改革,设立1个学院胶东文化研究平台,通过大思政育人,提高文化自信培育的质量与效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联席会第四次会议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会举行
全力以赴抢抓战略机遇 携手同心推动协同发展 7月5日至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联席会第四次会议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会在雅安举行。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精神,共商协同大计、共绘协同蓝图、共促协同发展。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国贵,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出席会议并讲话。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五个“聚焦”服务军地人才培养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针对驻地部队必需、急需、特需之需通过五个“聚焦”服务军地人才培养,助力部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学校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军民融合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该校在军地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被《解放军报》专题报道。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健康服务到警所 非遗文化扬中医”健康服务活动
日前,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赴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开展“健康服务到警所 非遗文化扬中医”健康服务活动。全省各司法强戒所共计400余名警员线上线下同步参与。
【中国新闻网】山东聚焦产教融合 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7月1日举办专题月度协商会。 吕妍 摄 中新网济南7月1日电 (吕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7月1日举办“加强产教融合,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专题月度协商会议。会上,委员、专家围绕产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趋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助力该省产教深度融合,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样板”。 “目前许多企业在人才引进中,还面临技术技能人才引进难,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卞志良建议,完善产教融合对话机制,发挥好行业指导委员会作用,解决好职教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脱节”的问题,促进人才链扎根产业链。加强行业分类指导,针对体育产业出台专项的人才政策,帮助企业引进更多高水平技能人才。 “应加大对企业参与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潍坊市政协主席李树民说,要强化金融扶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对接,一企一策,解决企业融资需求问题。加大财政扶持,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加大建设用地支持力度,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教育用地项目给予优先保障,支持利用现有教育存量校舍和建设用地兴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 “当前出台的产教融合政策较为宏观,对企业具体行为缺乏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难以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梦军建议,完善制度体系,提高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加强制度设计、细化激励政策,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税降费、信货融资支持等方式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切实提高企业积极性。 山东省政协委员、明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明表示,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增设物业管理及相关产业链的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服务类专业。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选派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另一方面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邀请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工作。要“因地制宜”出台实施细则,建立校企合作补助机制,加大企业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 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表示,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目标宏伟、任务繁重,要把握重点、找准关键,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质培优,形成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多方共同发展的合力。要充分认识建设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重要意义,其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要注重点与面相结合、政策与数据赋能、激励与考评并用,以持续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高标准建成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政协将继续围绕职业教育议题开展深度调研、协商议政,为助力山东职业教育发展献计出力。”(完)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举行职业教育线上交流会
6月29日上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就职业教育领域有可能开展合作的方向和项目进行了线上交流,双方一致表示未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深化两地教育资源交流合作,助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四链对接” 推动职业教育供需侧高质量融合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建设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精准打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五大专业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质量特色化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学链对接生产链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