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函〔2025〕220号
各区教委,各职业学校:
为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发挥国际技能竞赛在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提升首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市教委决定举办第五届“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名称
第五届“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
二、主办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俄罗斯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
白俄罗斯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院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教育局
三、承办单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北京市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
北京商贸学校
俄罗斯生物技术大学
莫斯科协同大学
四、协办单位
“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秘书处
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五、组织机构
(一)大赛领导机构为第五届“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组委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统筹、规划、组织、表彰、重大事项决策等。
(二)大赛组委会下设执委会,负责大赛工作的具体事务,指导承办单位为大赛提供场地、设施、技术、赛务、安全等服务,执委会办公室设在“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秘书处。
(三)大赛组委会下设各赛项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各赛委会”),在大赛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各赛项的整体筹划、编制赛项规程和组织工作,完成各阶段组赛任务。
六、赛事及同期活动
(一)赛事安排
大赛设国内赛场和国外赛场。
比赛地点:中国北京和俄罗斯莫斯科各承办校。
比赛时间:
第一阶段国外各赛区比赛时间为4月21—25日;
第二阶段中国北京赛区比赛时间为5月22—30日;
第三阶段俄罗斯莫斯科赛区比赛时间为6月8—12日。
(二)“职教出海”同期活动安排
同期活动由“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秘书处牵头组织,其他联盟成员院校积极参与。
1.活动一:海外中资企业与院校合作签约
(1)中兴通讯俄罗斯子公司、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合作签约。
(2)中粮国际俄罗斯有限公司与北京商贸学校合作签约。
2.活动二:中外院校合作签约
大赛中方承办院校与俄罗斯院校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海外分校创建等方面合作签约,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莫斯科第十服务学院签属合作协议,双方共建“丝路学堂”海外分校和“丝路工匠”海外技能培训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和莫斯科协同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促进院校专业合作。同期将进行2—3所中外院校线上签约。
3.活动三:中资企业员工培训
(1)语言培训:对中兴通讯俄罗斯子公司、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中粮国际俄罗斯有限公司当地员工开展汉语培训。
(2)技能培训:对中兴通讯俄罗斯子公司员工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对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进行新能源汽车数据监测与维护技能培训;对中粮国际俄罗斯有限公司员工进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4.活动四:“丝路学堂”传统文化课程培训
对外方院校师生开展“京味”非遗技艺培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七、赛项设置及规程
本届大赛共设立13个赛项(详见附件)。各赛项规程由各赛委会制定,在平台(www.slgjlm.com)统一发布。
八、选手资格
学生赛选手须为通过校级比赛选拔产生的职业院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教师赛选手须为参赛学校专任教师。学生赛每名选手(队)按照赛项规程限报1名或2名指导教师,教师赛不设指导教师。各参赛学校和各赛委会要严格把好选手资格审查关。
九、表彰办法
各赛项根据参赛选手(队)总数,按照10%、25%、35%的比例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本次大赛对在国内和国外赛场比赛中成绩最佳的选手(队)额外颁发“未来工匠”奖。同时,大赛组委会面向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学校以及合作企业设“指导教师奖”“特殊贡献个人奖”“特殊贡献院校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合作企业奖”若干项,获奖者由大赛主办单位联合颁发荣誉证书。
十、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相关工作,将技能大赛与中外职业院校合作交流、专业互学互鉴、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认真选拔优秀选手,强化赛项组织与管理工作,为选手参赛创造便利条件,加强文明参赛、健康防护和和安全教育工作。比赛期间要为参赛选手办理保险。
(二)各参赛学校接到通知后及时与承办学校取得联系,于5月15日前登录“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网络平台(网址:www.slgjlm.com)查看各赛项规程,并按要求完成报名工作。
附件:第五届“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赛项设置及承办单位一览表.doc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5年4月28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