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录取结束后,“滑档” 考生并非无学可上 —— 补录作为二次录取通道,为志愿落空者提供 “最后生机”。但补录规则复杂、时间紧凑,公立与私立校名额差异大,精准把握流程才能抓住机会。多老师学习资源网梳理补录核心逻辑,覆盖规则、流程、参与条件,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清晰指引。
一、补录本质:未录取考生的 “二次录取”
中考补录是统一招生结束后,针对未被任何学校录取考生的志愿征集与二次录取。其核心逻辑是:统一招生阶段未录满的学校,通过考试院发布剩余名额,未录取考生重新填报志愿,按统一招生规则再次录取。
关键限制:已被贯通、职高录取的考生,不可参与补录(补录仅面向 “未被任何学校录取” 的滑档考生 )。
二、补录流程:时间节点与操作步骤
(一)关键时间轴(以北京为例,参考往年经验 )
阶段时间核心动作
补录计划发布7 月 30 日考试院公布补录学校、专业、名额
志愿填报7 月 31 日未录取考生网上提交征集志愿
录取结果公布8 月 1 日查询补录是否成功
(二)操作步骤
查询录取结果:中考录取查询通道开放后,登录系统确认是否 “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符合条件者进入补录流程;
关注补录计划:7 月 30 日通过考试院官网、官方公众号获取补录学校名单(含公立、私立普高、国际学校普高班等 );
填报征集志愿:7 月 31 日在指定平台填报补录志愿,与统一招生规则一致(如分数优先、志愿顺序检索 );
等待二次录取:8 月 1 日查询结果,若被录取则完成升学,未被录取则需考虑其他升学路径(如职高、技校 )。
三、参与条件:哪些考生能补录?
补录仅面向志愿填报失误导致滑档、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考生。需同时满足:
参加全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统一招生、贯通、职高录取均未成功(已被职高、贯通录取者,不可参与 )。
四、补录学校:公立与私立的名额差异
(一)公立高中补录
公立高中补录名额极少,多因统一招生阶段 “冷门专业”“偏远校区” 未招满,且对分数要求较高(接近该校统一招生分数线 ),适合成绩中等偏上、志愿轻微失误的考生。
(二)私立普高与国际学校普高班
这类学校补录名额相对充足,是补录的 “主力渠道”:
私立普高:提供普通高中教育,部分学校管理严格、高考成绩中等,适合成绩中等、想走高考赛道的考生;
国际学校普高班:融合国际课程与高考内容,学费较高,适合家庭经济条件好、规划多元升学(如留学 + 高考双轨 )的考生。
建议:提前联系目标私立校,确认补录名额与分数要求(部分学校可提前锁定名额 ),避免错过机会。
五、避坑指南:补录的 3 个关键提醒
警惕 “信息差”:补录时间短、流程紧凑,需提前关注考试院公告,或加入升学交流群获取实时信息;
优先锁定名额:私立校补录名额有限,建议 7 月 30 日计划发布后,第一时间联系学校招生办,提交成绩证明抢占名额;
理性选择学校:补录并非 “随便选”,需考察学校师资、管理、高考成绩(尤其是私立校 ),避免因 “急着上学” 陷入教学质量差的学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