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坚决贯彻执行教育部及北京市关于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在学校领导及本科招生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院系、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全体招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25年的本科招生录取工作。今年,我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共录取各类型本科新生3663人(含第二学士学位等)。
新生入学指南/须知:重点高校2025级新生入学指南(须知)汇总
最新录取数据:重点高校2025年各省市投档录取分数线汇总
首都师范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收官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2025年,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建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教师学院,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全面实施拔尖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持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理工科优势专业招生计划,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和优化专业组设置,全面构建“权威、立体、精准”的招生宣传体系,稳步扩大学校影响力。
2025年我校生源情况良好,本科生源整体质量稳步提升,教育部拔尖计划2.0实验班及未来教师实验班等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分数持续走高。体现了广大考生及家长对我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和的充分认可。
在京设置的5个物化组录取分数全部上涨,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3个教育部拔尖计划2.0实验班录取最低分均在620分以上,师范专业的4个未来教师实验班录取平均分在610分左右,地理科学(师范)(历史学师范双学士学位项目)等14个双学士学位招生专业录取平均分在605分左右。
在京外招生省份中,近70%的省份普通类录取最低位次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其中在江苏、湖南、吉林等省份提升显著;在投放历史类专业的招生省份中,广东、江西、湖北等14个省份,录取学生的平均分位次在前5%以内;在投放物理类专业的招生省份中,湖南、安徽、河北等8个省份,录取学生的平均分位次在前5%以内。在第五批高考改革落地的招生省份(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生源质量明显提升。
领导重视督导增效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招生工作,始终将本科招生视为人才培养的战略起点,致力于为广大学子搭建成长成才的优质平台。2025年,学校校长办公会和本科招生委员会多次研究审议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分配和招生宣传方案等本科招生方面的重大事项。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深入一线靠前指导本科招生工作。校党委书记曹文军、校长方复全带队亲临校园开放日现场,检查指导本科招生宣传工作,与考生、家长及咨询老师们亲切交流;并赴招生录取现场检查督导招生录取工作,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规范、高效,为招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宣传网络多维覆盖
2025年,为服务和帮助广大考生深入了解学校,明晰报考政策和专业特点,学校创新宣传思路,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构建全方位信息网络,开展多渠道、多维度的招生宣传工作。
线上宣传积极搭建权威宣讲平台, 精心策划《专业直通车》等品牌活动。组织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8个特色专业的负责人或专家教授,赴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录制“专业面对面”深度解读栏目,同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有效提升了专业认知度与学校影响力;积极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招咨询直播,联合人民网录制信息类招生专业全景展示视频。 在招生咨询关键期,除保障咨询热线、在线咨询畅通外,重点依托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央视网、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北京考试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海淀融媒等权威媒体平台集群,精准发布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亮点,多维度展示学校办学水平、学科专业优势与校园文化,确保招生政策信息权威、高效、精准触达目标考生与家长。
线下面对面招生咨询精准覆盖,贴心服务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需求。3月至6月期间,招生咨询工作人员参与了京内外70余场的各类招生咨询活动,对考生及家长关注的人才培养、招生政策、就业前景等问题进行了一对一解答。在6月下旬的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期,学校一方面精心组织“校园开放日”和“招生咨询周”活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权威、专业的面对面志愿填报服务,另一方面组织精干宣传队伍深入中学开展咨询,集中服务学生填报志愿。
持续深化长效沟通桥梁。2025年寒假期间,学校选拔优秀学子,回访京内外中学母校;他们将亲身体验的“首师故事”传递给学弟学妹,有效搭建起高中母校与首都师大的情感纽带与沟通桥梁。连续开展三年的大学生回母校宣讲实践活动,已累计吸引数百名优秀学子参与。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紧密对接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招生计划,不断完善招生政策,提升招生宣传成效,着力提升生源质量与结构,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