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11月15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 同比增加82万人
11月15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把握质量评价新要求 不断深化特殊教育综合改革
近日,教育部颁布《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对新时代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树立了以“适宜融合”为目标的质量标杆。这是我国出台的首个关于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的专门性文件,是特殊教育落实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对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进我国特殊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深远意义。文件呈现三大亮点:
商丘睢县教体局多措并举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商丘市睢县教体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四个层面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整体提升立德树人工作水平,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举行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暨师生巡讲团成立仪式
11月7日,教育部举行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暨师生巡讲团成立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2中韩高中生交流项目启动
10月31日,由中、韩两国教育部联合主办,山东省教育厅和仁川教育厅共同承办的2022中韩高中生交流项目正式启动。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晓筠、韩国教育部国立国际教育院交流协力组组长金志荣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韩两国8所学校的师生齐聚云端,共话交流,共叙友谊。
枣庄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居家学习质量
受疫情影响,从10月底开始,枣庄市各区陆续开启线上教学,枣庄市教育局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确保全市70余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师、在线不减质、居家不降效。
我省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近日,我省市(州)教育主管部门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各地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就业信息 | 别错过!“攻坚克难促就业 筑梦青春赢未来”内蒙古自治区2023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攻坚克难继续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到就业不打烊、招聘不断线,自治区教育厅决定举办“攻坚克难促就业 筑梦青春赢未来”内蒙古自治区2023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活动形式、活动要求都有哪些?一起来看↓↓↓
教育部开展第16次校外线上培训巡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持续巩固线上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教育部结合暑期工作安排,于2022年6月11日至7月20日继续对线上培训机构和网站平台开展深度巡查。
安阳师范学院:五维联动 同向发力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安阳师范学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持续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信阳学院:打好就业“组合拳” 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信阳学院大力构建促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聚焦首岗任职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两个能力”,优化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就业指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三支队伍”,强化就业创业专家名师指导、就业创业咨询服务、就业创业专题讲座“三种形式”,打造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用人单位、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校友“四个就业联系平台”,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到位、全员参与、全程指导、悉心服务的“2334”就业工作格局。通过采取加强就业教育引导、强化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精准毕业生就业帮扶、强化网络平台运用、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和以创业促进就业等措施,不断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枣庄职院以诊促改 构建“四治四化”治理体系
《2022年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能力”。枣庄职业学院自2017年5月启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诊改工作为抓手,通过“两链打造,螺旋提升,引擎驱动和平台支撑”,形成目标清晰、标准明确、组织严密、手段新颖的内部质量管理有机整体,构建“四治四化”治理体系,推进学院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