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推进“三全育人”提质创新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统筹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着力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提质创新。
山东理工大学:“五聚焦五强化”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山东理工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载体,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团组织分级负责、多部门协同联动,以“五聚焦五强化”为路径,坚守政治性、突出青年味、提升体验感、形成常态化,构建完善“思政育人”大格局,引导广大青马学员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济南市市中区:聚焦“6个点” 构建合力育人“生态圈”
济南市市中区作为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勇扛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重担,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上着力,稳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走深向实。
郑州科技学院:着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持续发力教师队伍建设
郑州科技学院主动回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目标,把“教师提升工程”作为第一工程,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水平”的原则,坚持统筹谋划、系统布局、强化责任,为教师队伍发展筑基提质,深入推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湖南大学着力构建心理健康工作“四大体系”
湖南大学着力构建心理健康工作 “四大体系” 湖南大学深入学习 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 , 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2023—2025年)》文件精神,着力构建心理教育、预防干预、协同联动、队伍建设“四大体系”, 坚持育人、育才和育心 相结合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 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徐新荣:深入总结“三项改革”成功经验 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转载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7/29/content_814196.html
青岛科技大学:五大举措,构建理论宣讲新机制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党委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宣讲的根本遵循,突出理论宣讲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在宣讲队伍建设、宣讲内容组织、宣讲形式选择、宣讲对象把握、宣讲场景应用等方面改革创新,塑造了“多元化、立体式”宣讲新机制,实现了理论宣讲高站位、接地气、全覆盖,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岛大学:构建“立体、多维、融通式”全环境心理育人新生态
青岛大学秉承“用专业温暖每一个心灵,让生命在此绽放”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个人、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家庭和专业医疗机构”上下贯通、同频共振、协同一致、运行高效的“七级金字塔”心理育人体系,打造了“立体、多维、融合式”全环境心理育人新生态。
新疆师范大学以“三强三好”促“五育并举”构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
新疆师范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时代号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探索以“五育并举”为核心思想的育人工作新模式,依据学校客观现实,紧紧抓住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最基本的单元—班级和宿舍,提出创建思想品德强、学习创新强、身心体魄强的“三强班级”和民族团结好、学习风气好、环境卫生好的“三好宿舍”。自创建活动以来,学校始终围绕培养 “一流学生”目标,以创建“三强班级”“三好宿舍”(简称“三强三好”)为抓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推进校风学风班风舍风建设,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潍坊科技学院:聚力构建全环境心理育人新格局
潍坊科技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心理育人机制,强化实施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推动新时代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山东职业学院:创新构建美育机制,强劲推进美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山东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课程、艺术实践为引擎,以品牌建设、教学改革、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为驱动,创新构建“双引擎、四驱动”美育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安丘市:构建“三个体系” 全面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效能
安丘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疏堵并举”,着力破解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难题,构建“全方位监管、全领域治理、全覆盖宣传”三个体系,全面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效能,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今年教育部“双减”改革快报先后4次推介我市典型做法。
山东科技大学:构建“实践+科创+文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山东科技大学将思政、实践、科技、产业、文化各类要素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实践+科创+文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近两年,学校有超过2000家企业到校招贤纳士,为4000余名研究生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毕业生与岗位比例达1比8。
山东外贸职院:构建 “一核三层四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近年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要求,总结近20年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逐渐形成了适合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一核三层四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架构,聚焦各专业大类特点,健全完善评价指标;聚焦“以德为先”,将思政要素全方位融入评价网格;聚焦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螺旋式上升成长;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提供科学、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建立了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山东商务职院:构建“六位一体”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近年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立足校内资源优势,构建“课程教学+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的“六位一体”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局面逐渐显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