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11起违规校外培训典型案例
“双 减 ”政策出台,剑指校外培训 乱 象,旨在通过坚持从严治理, 让 校外培训回归教育本质。近期,自治区“双 减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遴选并公开通报了11起违规校外培训典型案例,要求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双 减 ”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查处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整治各种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自治区“双减”办发布涉考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告知书
全国统一高考临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高考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涉高考行为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氛围,全力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现就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启动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处印发了《广西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今年5月至6月,在全区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营造良好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我省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体育局和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在今年5至6月,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开展各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行动,营造良好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平安高考”致涉考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告知书
全国统一高考临近,今年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也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保障高考安全是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为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涉考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切实维护考试公平公正,确保我省2023年高考工作安全顺利、平稳有序进行,现就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我市发布校外培训重要提示
高考、中考将至,一些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个人和机构抓住学生家长想要快速提分的迫切心理,组织无资质人员开班培训,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甚至宣称聘请了名校教师、教研室出题老师进行培训,借此收取高额培训费,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川启动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 进一步提升校外培训规范化水平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印发《四川省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今年5月至6月,开展校外培训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校外培训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校外培训资金监管效果,进一步深化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防治,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动态报告㉒| 四川省校外培训治理进行时
案例㉒ 案例一 事件详情:成都市成华区在巡查督查时发现,成华区“卓越教育”存在无证办学、隐形变异培训等违规行为,现场有高中生在中小学校教学时间段进行学科类一对一培训及学龄前儿童在进行幼小衔接培训。经核查,“卓越教育”仅持有成都市成华区卓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无校外培训相关办学资质。该机构自2021年初起,先后3次搬迁经营地址与教育主管部门“打游击战”,企图逃避监管。
事关校外培训“平安消费”,教育部、中消协开展专项行动
为营造良好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近日,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印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的通知》,将于2023年5—6月,在全国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全面创建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和教育小微一起看——
动态报告㉑ | 四川省校外培训治理进行时
案 例 ㉑ 成都市高新区查处一起无证无照违规组织学科类培训行为 事件详情:据群众线索反映,高新区万象南路231号附213、214号“剑桥领思”涉嫌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高新区“双减”办赓即会同消防部门、石羊街道、锦城社区等相关部门,对现场办学场地进行联合突击检查。经核查,该机构于2023年1月开办,店内公示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成都高新区多兰英语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系已失效的证照,内设5间教室,已招收112名学生,剩余课时2716节,涉及费用约18万。经现场取证,该机构属无证无照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动态报告⑲ | 四川省校外培训治理进行时
“双减”实施以来,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会同文化和旅游、科技、体育、民政、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隐形变异培训,切实维护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动态报告⑱ | 四川省校外培训治理进行时
“双减”实施以来,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会同文化和旅游、科技、体育、民政、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隐形变异培训,切实维护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