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中考首考释放三大变革信号:从 "班超入题" 看素养导向命题趋势

  6 月 24-25 日,北京新中考首考以 “精简科目、素养导向” 的全新面貌登场。从考试时间压缩至 2 天到道法科目开卷改革,从 “班超” 情境题到科学教育作文,这场考试不仅是计分规则的调整,更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向 “核心素养” 转型的风向标。资深教研员与一线教师解析试卷发现,新中考正通过三大变革信号,重塑教与学的底层逻辑。和多老师学习资源网一起看看吧。

  一、考试框架重构:科目精简与分值重分配

  (一)计分科目 “做减法”,聚焦核心能力

  科目调整:从 10 门必考科目精简为 6 门(语数外 + 道法 + 物理 + 体育),总分从 670 分调整为 510 分;

  分值深意:语文 / 数学 / 外语各 100 分,道法 / 物理各 80 分,体育 50 分,凸显 “语言 + 数理 + 人文 + 科学” 的基础能力矩阵。

  (二)道法开卷考:从 “背知识” 到 “用知识”

  考试形式:70 分笔试允许携带统编版教材,10 分来自综合素质评价;

  命题突破:如第 21 题以 “班超” 情境考查竞争合作意识,答案需结合教材观点与生活实际,杜绝 “抄书得分”。

  二、试题三大革新:从知识考查到素养评估

  (一)教育热点深度融入

  班超现象:道德与法治题选取班级超越(“班超”)情境,要求学生设计 “点赞卡”,考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政策衔接:语文作文《这样生活更健康》呼应北京 “体育八条”” 身心健康二十条 “,英语写作融入” 科学教育二十条 ” 数据图表分析。

  (二)基础知识考查再定义

  语文:”基础・运用” 板块专考语境中常见误读字(如 “混淆” 读音),杜绝方言干扰;

  物理:兼顾不同教材版本,考查浮力、电路等核心概念的生活应用;

  英语:12 道单项填空覆盖代词、介词等主干知识,写作需整合 “看读思写” 多模态技能。

  (三)素养导向的解题能力考查

  数学第 26 题:以二次函数为载体,允许学生通过图像直观分析或代数推理双路径解题;

  英语写作:首次要求结合图表数据提出健康生活方案,形成 “信息提取 – 逻辑分析 – 方案输出” 的闭环能力考查。

  三、备考策略转型:死记硬背失效,深度理解为王

  (一)道法开卷考应对方案

  教材结构化梳理:建立 “单元主题 – 核心观点 – 案例链接” 知识网络,如将 “竞争合作” 与教材《集体生活邀请我》单元关联;

  情境迁移训练:针对 “班超” 类生活情境题,练习 “教材观点 + 生活实例 + 价值升华” 的三段式答题结构。

  (二)科学教育融入学科学习

  语文写作:《一堂科学课》需体现 “观察现象 – 提出假设 – 实践验证” 的科学探究过程,避免空洞抒情;

  数学探究:参与测量影子长度等实践活动,理解函数模型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逻辑。

  (三)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英语多模态训练: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分析图表数据,提升 “看” 的信息处理能力;

  物理跨学科项目:设计 “家庭节能方案”,融合物理能量转换与道法绿色发展理念。

  四、教与学的未来转向:从应试到育人

  (一)教学实践革新

  道法课堂:北京怀柔五中尝试 “社会议题辩论会”,如围绕 “班超现象” 讨论良性竞争标准,替代传统背诵;

  数学教学:北大附中通过 “校园改造设计” 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掌握几何与函数知识。

  (二)学生能力发展建议

  建立知识联系:如将英语阅读中 “健康生活” 话题与语文作文、道法价值观培养形成跨学科认知;

  强化思维过程:数学解题时用 “思维导图” 记录思路演变,而非仅呈现答案。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3817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