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丽 周欣怡 通讯员 刘畅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徜徉于山一大校园,一步一景,石刻、雕塑、文化长廊,绿树掩映,处处浸润着医学人文;教室、实验室、手术室,师生医护员工精神昂扬,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我是医学生,关键时刻就要往前冲!”前往青海杂多县支教途中遇车祸,连线专家进行必要处置的韩天扬;在暴雨中停车,为摔倒女子挡住水流的梅书豪;高铁上协助医生,救助突发疾病旅客的孙娅婷……
近年来,随着“领航工程”推进建设,学校涌现出众多思想向上、品质向善、行动向前的青年学子。学校党委组织部负责人李亭介绍,“领航工程”是山一大党委着力打造的党建品牌,主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校320个支部共联系543个学生班级,已累计开展各类领航活动2000余次。”李亭表示。
“领航工程”重在引领,强化陪伴,落脚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每一名党员都是领航员,经常走进班级、时常走进宿舍、日常活跃在微信群里,成为学生最信赖的人。
“‘领航工程’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从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从科研指导到心理疏导,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医学卓越人才,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宇轩表示。
在山一大的校史馆里,一部厚重的“家谱”静静地诉说着学校的历史与荣耀。山一大将百年沧桑凝练为“一部家谱,五个故事”,让历史成为鲜活的思政教材。西迁烽火中,师生将附属医院改为“第十重伤医院”,在轰炸间隙开课;灭病四连冠展厅里,王兆俊防治黑热病的铁皮药箱锈迹斑斑,旁边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誉碑——“中国的成功经验”;楼德办学的复原场景中,土坯墙上挂着师生自制的骨骼标本,药碾旁堆着采摘的中草药……
“‘一部家谱,五个故事’不仅是对学校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学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学校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山一大人。”学校党委副书记吴向东表示。
“数字人”教室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刘柳戴上VR眼镜说道:“病人瞳孔在放大!”她面前的“数字人”能模拟2000多种病症,甚至会对错误操作发出提示。山一大教务部部长潘继红解释:“这是学校基于医学大模型建设的医学教育智能体,通过‘AI大模型+数字人’技术,打造高度仿真的AI数字病人和各类急伤症救治情景,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操作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据了解,该系统采用先进的3D建模技术以及动作绑定技术,实现医学数字人动态交互功能。“我们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高等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病例推演平台与数字人模拟系统两大智能体,赋能学科发展,加速医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山一大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部长范华说。
“文明校园创建,是我们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山一大党委书记刘思金表示,“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提振了大家的精气神,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文明创建聚力,以团结奋斗成势,以改革创新制胜,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大众日报】“医”路奋进的文明校园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382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