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暑假已至,孩子们暂别校园、走出校门、亲近自然、拥抱生活,每一次经历都如珍贵宝藏。近年来,研学活动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在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全、健康、充实地参与暑期研学活动,我们怀着诚挚的心情写下这封信,希望能与您携手,为孩子的成长共绘一片晴朗天空。
一、区分类别,把握研学性质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实践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出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模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研学可以让孩子们去参观历史古迹,感受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魅力;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拓宽视野,激发对科学和知识的热爱;还可以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除了上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外,也有各类经营者面向市场提供的研学旅游产品和服务。家长朋友们需准确区分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与市场上各类商业机构组织的研学旅游,避免盲目参与到缺乏教育实质、广告宣传不实、内容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等的项目中。
二、选对项目,确保研学质量
研学实践应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紧密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主题应明确、具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研学项目时,应重点评估机构的资质。首先确认机构是否证照齐全、是否管理规范、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是否存在行政处罚、是否有充足的师资力量等。其次要全面评估活动日程、安全保障措施、生活服务和应急预案等。在报名之前一定要仔细甄别,多方比对,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培养发展,优先选择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收费项目清晰、教育目标明确、价格合理的项目。家长还应当与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并主动询问机构的安全措施、保险覆盖情况(如意外险和责任险),必要的可以到活动开展场所实地观看。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完全理解并确认关键细节,如退改政策的具体规则(包括退款条件、退款流程和时间限制)、相关费用明细、服务范围、责任划分、违约责任以及隐藏条款,保障自身权益,避免潜在纠纷。
三、提高警惕,规避潜在风险
现在市场上各种“研学”“游学”活动宣传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有些活动打着公益的幌子,实际上是变相的商业行为;还有些活动以“研学”为名,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加重家长和孩子的负担。尤其暑假,是孩子参加研学活动的好时机,但也是各种“陷阱”最多的时候。有些企业或社会机构自行组织的“游学”“名校游”“夏令营”等活动,可能存在资质信誉不过关、活动日程安排不合理、学习成效难确保、安全保障不到位、生活服务跟不上等情况。报研学项目时,如遇宣传浮夸、差评较多、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项目,要加强警惕,避免被虚假宣传或低价诱惑误导。请家长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旦选错机构和产品,不仅孩子学不到东西,还可能面临多种风险。如遇“坐地起价”、服务内容与合同约定不符、虚假宣传、资质条件不达标等不合规不合法情况,请家长们保留好证据,及时通过正规消费者投诉渠道投诉,维护合法权益。
四、共同携手,护航孩子成长
在活动前,建议家长带孩子共同了解研学目的和要求,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并提前嘱咐孩子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孩子遵守活动秩序,不随意前往水域、野外等危险区域,不掉队、不随意离队,并熟记紧急联系人电话号码。如有特殊健康情况(如过敏史、近期疾病等),务必活动前告知主办方,以便调整安排。活动中,建议家长随时保持与教师和孩子的沟通。结束后,引导孩子总结收获,如让孩子说说在研学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新感悟,鼓励孩子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暑假期间,除研学外,还可结合体育锻炼、亲子阅读、家庭劳动或公益活动,全方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交能力和健康体魄。
结语: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去陪伴。研学活动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小片段,我们要理性看待,要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以安全和教育质量为前提,拒绝焦虑强求,拒绝跟风攀比。让我们以爱之名,共创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共筑孩子美好的未来!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
2025年7月8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