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落实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学前有法善育有规”主题要求,教育部精心制作了“学前教育法V读”系列短视频,从园长到学者,从行政管理人员到立法机关工作人员,为我们逐条解读分析。
欢迎大家观看,推进学前教育“依法办学、依法治教”。
如何引导孩子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视频来源于微言教育视频号)
核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五十六条
政策解读: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等方式探索学习。本法明确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并强调家庭需配合幼儿园减少儿童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科学育儿指南:
1.时间管理:3-6岁儿童每日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30分钟,优先选择教育类内容。
2.替代活动:用积木搭建“家庭城堡”、种植花草观察生长过程,或开展“亲子寻宝”游戏,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力与创造力。
3.家长示范: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频率,多陪伴阅读图画书,用亲子互动替代电子娱乐。
哪些活动孩子不能参加?
(视频来源于微言教育视频号)
核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五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政策解读:幼儿园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商业性活动,严禁使用危险化学品、有毒教具。本法明确要求幼儿园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家长需配合排查孩子活动中的潜在风险。
科学育儿指南:
1.活动筛查:拒绝让孩子参与高空攀爬、化学实验等超出其能力的活动,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
2.环境检查:定期检查玩具安全性,避免购买含铅涂料、细小零件的玩具;发现幼儿园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可向教育部门举报。
3.安全教育:通过图画书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模拟陌生人搭讪场景进行防拐演练。
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视频来源于微言教育视频号)
核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五十三条
政策解读:幼儿园需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做好卫生保健管理。本法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开放日,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
科学育儿指南:
1.入园准备:提前调整孩子作息,模拟幼儿园流程,帮助适应集体生活。
2.家园沟通:每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绪变化,通过“成长记录册”了解学习进展,共同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
3.家庭延伸:放学后与孩子回顾当日活动,用绘画或故事形式记录“幼儿园趣事”,强化记忆与表达能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视频来源于微言教育视频号)
核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
政策解读:幼儿园应通过游戏、生活实践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家长需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本法强调家校协同,共同塑造孩子的规则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科学育儿指南:
1.榜样示范:家长以身作则,如主动垃圾分类、遵守交通规则,用行为传递文明理念。
2.情境教育:在购物时引导孩子排队付款,通过图画书培养社交礼仪;鼓励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3.正向激励:设立“家庭美德银行”,用贴纸兑换奖励,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学前教育法中的学前儿童是指几岁的孩子?
(视频来源于微言教育视频号)
核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二条
政策解读:本法明确学前儿童为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需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特殊需求儿童可申请入园评估与帮扶。
科学育儿指南:
1.入园规划:根据孩子年龄选择适合的幼儿园,3岁可入小班,关注园所资质及师资配备等。
2.权益维护:若发现幼儿园存在歧视、体罚儿童等行为,可及时向教育督导部门投诉。
学前教育法是干啥的?
(视频来源于微言教育视频号)
核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第一条、第三条
政策解读:本法旨在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明确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原则。家长可通过本法了解自身权利与义务,依法参与学前教育治理。
科学育儿指南:
1.参与监督:通过家长委员会、社区听证会等渠道,对幼儿园收费、安全管理等提出建议,共同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持续学习:关注“微言教育”“自治区教育厅”等官方公众号,定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解读文章,提升依法育儿能力。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法律是守护成长的基石。自治区教育厅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为指引,用科学方法滋养童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