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为持续推动京蒙教育协作走深走实,努力为京蒙师生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新场景,深入推动两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7月9日至7月19日,我区选拔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4地462名师生赴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等7区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之“艺术周”“科技夏令营”“足球赛”等3大活动,在“同学、共研、同赛、共演、结对”的多元实践中,通过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亲感盛世

7月15日,1500余名师生登上天安门观礼台,静待4点58分的到来。天光渐亮,观看升国旗仪式的人群从广场四面八方聚拢。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场师生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嘹亮,热血沸腾。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杨馨然同学感慨道:“以前在家乡,我们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天安门升旗,今天来到现场,心跳得特别快!”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观看升国旗仪式后,学生们还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和故宫博物院。来到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五地学子手持鲜花向毛泽东同志汉白玉坐像鞠躬致敬,表达对伟人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随后,他们步入瞻仰厅,瞻仰毛主席遗容,感怀革命历史,铭记伟人的丰功伟绩。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文化浸润

12、13日,我区师生到达清华大学。盛夏的清华园绿荫荷韵,草木葱茏,景色格外迷人,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清华学堂、大礼堂、二校门、日晷等10余处标志性建筑,其中就包括学校早期的建筑群。大礼堂前草坪上的日晷不仅是古代计时工具,还象征清华严谨治学、躬行实践的精神传承。晷盘上雕刻着“行胜于言”中文版和拉丁文版,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15日,在故宫博物院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探索古建筑里蕴藏着的艺术巧思与科学原理,了解各类文物的历史价值与古代政务处理流程,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在之后的行程中,师生共同品尝了烤鸭、涮肉等北京特色美食,深度感受首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科技探索

7月13日,我区师生带着对科学世界的无限向往,走进怀柔科学城、中国科学院、锦绣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科技强国的力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实验,通过行中学、做中学,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树立科研报国的远大理想。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这个火热的夏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带队教师刘喜平看到学生们在活动中互助友爱、共同探索,内心充满感动。他感慨地说:“在参观学习中,孩子们共同动手,取得了小小的成就,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也感恩北京市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提供如此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增强了边疆人民和首都人民的情感与联系。”

奥体精神

本次活动将4地球员重新组合为“传承队”“共进队”“梦想队”“未来队”,旨在通过足球运动促进各地青少年交流,在竞技中增进团结,在拼搏中收获成长。赛场上,球员们斗志昂扬,默契配合,展现了精湛的球技和昂扬的体育精神。场下,队员们热情交流,分享训练心得与地域文化,生动诠释了“融铸”主题——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因足球相聚,共同书写团结奋进的篇章。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19日晚,在结束最后一场友谊赛后,各地师生齐聚首都体育学院报告厅,一同观看中超“京沪大战”,在一阵阵的叫好声和一团团欢笑声中,本期“融铸式教育协作之足球营”圆满落幕。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同台绽放

7月16日晚,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激昂旋律,为期一周的京藏疆青蒙学生艺术周圆满落幕。内蒙古代表团带来的三个精品节目,成为展现草原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包头市少年宫云・雀艺术团的《吆呼尔》以多声部合唱与优雅舞蹈,让观众触摸到草原生活的温度。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中学的《盅・碗・筷》将日常餐具化为艺术符号,以节奏明快的舞蹈展现民族文化的创新活力。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通辽蒙古族中学的《召日乌戈》融合马头琴、呼麦等艺术形式,奏响内蒙古儿女对生命的礼赞。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这场以“同心同行相伴成长”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五地青少年艺术才华的集中绽放,更是一堂跨越地域、浸润心灵的“行走的大思政课”。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见字如面

“以笔为媒,共赴一场跨越山河的成长之约!”自“2024年京蒙东西部协作海拉尔研学”活动中嵌入“京蒙同心·见字如面”这一品牌育人活动后,京蒙两地学生已互寄信件近4000封,其中,内蒙古学生寄出的55封信件被选入《见字如面:笔尖融铸中华情》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于16日在晚会现场举行新书发布仪式。正如知名作家曹文轩在活动分享中所强调的:“书信的温度,不只留存在纸上,更流淌在成长的记忆里。”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活动中,我区师生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在与各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获得感,真正实现“同心同行·相伴成长”,此次中华民族青少年盛会的点滴,将成为所有青少年心中一生铭记、时时记起的幸福瞬间。

未来,我区将继续邀请北京师生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等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研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京蒙东西部教育协作,为“融铸式教育协作”贡献力量。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李云峰 刘星成 颜世志


为持续推动京蒙教育协作走深走实,努力为京蒙师生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新场景,深入推动两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7月9日至7月19日,我区选拔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4地462名师生赴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等7区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之“艺术周”“科技夏令营”“足球赛”等3大活动,在“同学、共研、同赛、共演、结对”的多元实践中,通过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亲感盛世

7月15日,1500余名师生登上天安门观礼台,静待4点58分的到来。天光渐亮,观看升国旗仪式的人群从广场四面八方聚拢。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场师生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嘹亮,热血沸腾。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杨馨然同学感慨道:“以前在家乡,我们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天安门升旗,今天来到现场,心跳得特别快!”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观看升国旗仪式后,学生们还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和故宫博物院。来到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五地学子手持鲜花向毛泽东同志汉白玉坐像鞠躬致敬,表达对伟人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随后,他们步入瞻仰厅,瞻仰毛主席遗容,感怀革命历史,铭记伟人的丰功伟绩。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文化浸润

12、13日,我区师生到达清华大学。盛夏的清华园绿荫荷韵,草木葱茏,景色格外迷人,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清华学堂、大礼堂、二校门、日晷等10余处标志性建筑,其中就包括学校早期的建筑群。大礼堂前草坪上的日晷不仅是古代计时工具,还象征清华严谨治学、躬行实践的精神传承。晷盘上雕刻着“行胜于言”中文版和拉丁文版,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15日,在故宫博物院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探索古建筑里蕴藏着的艺术巧思与科学原理,了解各类文物的历史价值与古代政务处理流程,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在之后的行程中,师生共同品尝了烤鸭、涮肉等北京特色美食,深度感受首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科技探索

7月13日,我区师生带着对科学世界的无限向往,走进怀柔科学城、中国科学院、锦绣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科技强国的力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实验,通过行中学、做中学,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树立科研报国的远大理想。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这个火热的夏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带队教师刘喜平看到学生们在活动中互助友爱、共同探索,内心充满感动。他感慨地说:“在参观学习中,孩子们共同动手,取得了小小的成就,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也感恩北京市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提供如此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增强了边疆人民和首都人民的情感与联系。”

奥体精神

本次活动将4地球员重新组合为“传承队”“共进队”“梦想队”“未来队”,旨在通过足球运动促进各地青少年交流,在竞技中增进团结,在拼搏中收获成长。赛场上,球员们斗志昂扬,默契配合,展现了精湛的球技和昂扬的体育精神。场下,队员们热情交流,分享训练心得与地域文化,生动诠释了“融铸”主题——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因足球相聚,共同书写团结奋进的篇章。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19日晚,在结束最后一场友谊赛后,各地师生齐聚首都体育学院报告厅,一同观看中超“京沪大战”,在一阵阵的叫好声和一团团欢笑声中,本期“融铸式教育协作之足球营”圆满落幕。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同台绽放

7月16日晚,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激昂旋律,为期一周的京藏疆青蒙学生艺术周圆满落幕。内蒙古代表团带来的三个精品节目,成为展现草原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包头市少年宫云・雀艺术团的《吆呼尔》以多声部合唱与优雅舞蹈,让观众触摸到草原生活的温度。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中学的《盅・碗・筷》将日常餐具化为艺术符号,以节奏明快的舞蹈展现民族文化的创新活力。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通辽蒙古族中学的《召日乌戈》融合马头琴、呼麦等艺术形式,奏响内蒙古儿女对生命的礼赞。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这场以“同心同行相伴成长”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五地青少年艺术才华的集中绽放,更是一堂跨越地域、浸润心灵的“行走的大思政课”。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见字如面

“以笔为媒,共赴一场跨越山河的成长之约!”自“2024年京蒙东西部协作海拉尔研学”活动中嵌入“京蒙同心·见字如面”这一品牌育人活动后,京蒙两地学生已互寄信件近4000封,其中,内蒙古学生寄出的55封信件被选入《见字如面:笔尖融铸中华情》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于16日在晚会现场举行新书发布仪式。正如知名作家曹文轩在活动分享中所强调的:“书信的温度,不只留存在纸上,更流淌在成长的记忆里。”

我区师生赴北京市参加京藏疆青蒙五地“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

活动中,我区师生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在与各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获得感,真正实现“同心同行·相伴成长”,此次中华民族青少年盛会的点滴,将成为所有青少年心中一生铭记、时时记起的幸福瞬间。

未来,我区将继续邀请北京师生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等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研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京蒙东西部教育协作,为“融铸式教育协作”贡献力量。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李云峰 刘星成 颜世志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3882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