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于8月1日至7日在福州举办集中阶段活动。活动包含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连心汇、第九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营、第四届“走进政协·台湾青年说”等25项内容,预计来榕参会两岸青年人数规模将超2000人。
据介绍,为“促进青年交流,推动融合发展”,自2013年以来,福州市已连续举办12届海峡青年节,累计吸引超4.1万名两岸青年参加。其中,台湾青年超2.3万名,且近半数为首次来到大陆。从今年起,根据活动新内涵、新目标,“海峡青年节”升格为“海峡青年荟”。“荟”寓意两岸青年智慧与活力在此汇聚交融,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开营
8月2日,第三届“好年华聚福州”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开营。40名来自海峡两岸多所高校的青年欢聚榕城,开启为期7天的研学交流活动。
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是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之一,由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旨在通过特色研学、精准对接、分享交流等环节,增进台湾青年对福州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及产业机遇的了解,增进两岸青年人才的友谊。
活动精心设计研学线路。学子们将走访福州规划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山郊野公园、春伦生态茶园、旗山湖公园、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体验闽江夜游,实地了解福州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变迁;走进福州软件园、闽都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体验宇树机器人及机器狗项目,观看无人机表演,近距离感受福州在科技与产业领域的活力;调研福州数智人才港、福州市人才公寓,考察福州在数智化人才服务及配套保障方面的具体举措;深入闽江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高校参访交流,了解福州高等教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两岸教育合作方面的探索。
6日,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在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活动现场设立“好年华聚福州”人才服务驿站,除了提供惠台利民政策咨询解读、岗位精准匹配及人才职业测评等服务外,还将组织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优质岗位,供有意向的台湾青年现场对接洽谈,解决他们关心的“政策怎么享”“岗位哪里找”“发展如何规划”等实际问题。
据悉,闽台青年人才研学营前两届活动累计吸引了近百名两岸青年参与,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福州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认知,更有效促进了两岸青年的交流互动。同时推动一批优秀两岸青年人才来榕创业就业,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羽球搭台,两岸青年携手
球场边,潘涵潇背着个小相机。只要看到她端起相机,场边的运动员们便纷纷摆起了pose,对着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他们就要回台湾了,希望能够用镜头记录下这个瞬间,作为一份美好的记忆。”潘涵潇是省羽毛球队队员。
8月1日,来自省队、高校、俱乐部和台北市大同高级中学的34名羽毛球运动员在晋安体育馆进行了一场交流赛(如图),在竞技中增进友谊。“来之前并没有想到会有一场比赛,主办方真的非常用心。”台北市大同高级中学羽毛球队主教练林峻永表示。
本次比赛由省乒羽网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福建省羽毛球协会、福建盛羽天成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是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系列活动之一。说是比赛,更是一次交流,比赛按照年龄段分为甲、乙两个组别进行团体赛,共有两岸10支队伍参赛。在赛制方面,甲组为混合团体,乙组为女子团体,均采用每盘比赛一局30分制。
球场上,自然是力争上游。庄沅学是台北市大同高级中学高三的学生,当天他参加了男子单打和混合双打的两场比赛,“既然上了赛场,那肯定希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赛场之外,庄沅学则和省队的队员们交流起了球技,“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多交流多切磋,就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从7月28日起,台北市大同高级中学羽毛球队一行就来到了福州,和省羽毛球队一起训练。这支来自台湾的学校球队并非弱旅,尤其在高中女子团体项目上,更是夺得台湾中等学校运动会四连冠。林峻永表示,两岸的选手在一起不仅切磋了球技,还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认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短短的几天,两岸的球员们就打成了一片,仿佛久别重逢的老友。省羽毛球女队队员陈卓说:“一方面,羽毛球就是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
除了羽毛球,本次活动还将体育、文化和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结合在一起。来自台湾的运动员们先后来到三坊七巷、寿山乡等地交流研学。廖品蓁在三坊七巷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爱心树”,“期待将来有机会再次来到福州,更深入探寻这座城市的更多精彩之处”。
此番台北市大同高级中学来闽交流,羽毛球前世界青年冠军邱波辉花了不少力气。在他看来,福建和台湾一水之隔,体育交流是引起两岸共鸣的重要媒介,“在体育项目当中,羽毛球在两岸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水平也比较接近。希望未来能够推动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借小小的羽毛球,搭建两岸青年互动桥梁”。
8月2日傍晚,来自台湾的朋友们就要回程了。一大早,双方还在球馆内进行了一次训练。陈卓说:“大家已经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还会再见面的。”
海峡两岸青少年马术邀请赛启幕
8月3日,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2025第三届海峡两岸(福建)青少年马术邀请赛在福州市拉开帷幕。20支来自福建、海南、台湾等海峡两岸的青少年马术队伍200多人齐聚赛场,以马术为纽带,搭建起交流的桥梁。
本届赛事以“一马跨海峡,青春共驰骋”为主题,设置马背游戏赛、地杆赛、30cm交叉杆赛、50~60cm障碍赛(青少组)、50~60cm障碍赛(公开组)、80~90cm障碍赛(青少组)、80~90cm障碍赛(公开组)、100~110cm障碍赛等8个组别,每个项目设置个人、团体奖项各3名。
开幕式上,福建省马术协会与台湾嘉宾现场互赠礼品,福建省马术协会向台胞颁发福建省马术协会海峡两岸交流委员会顾问及执行会长聘书。
“输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岸青年通过赛马增进交流。”13岁的台湾选手沈书豪是第一次来福州参加比赛。赛前,他和两岸选手开展了为期2天的文化研学活动。“我们一起参观昭忠祠、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我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沈书豪说。
福建省马术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赛事的举办,不仅为台商在大陆投资建设专业化马术场地搭建了平台,还能促进台湾优秀马术人才来闽发展,进一步深化两岸在马术领域的合作交流。
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营活动举办
8月2日,作为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集中活动之一,第七届“海青杯”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营在福州江滨中学开营(如图)。来自台湾的一支30人青少年棒球队与福州市2支学校代表队,通过棒球竞技与文化研学,共叙两岸情。
开幕仪式上,榕台球队代表互赠队旗,象征友谊与协作的传递。在两岸嘉宾的见证下,榕台球队达成常态化友好交流共识,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建立长期交流、互访、赛事等交流机制,以体育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本届交流营以“家”为主题,以“回本垒(BackHome)”为比赛目标,寓意两岸青少年携手“回家”。活动为期4天,以“棒球+文化”双线并行。活动期间,两岸青少年不仅在赛场上切磋球技,还将通过参访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体验非遗技艺、参与体育研学等形式,增进相互了解,分享体育教育经验,探索合作新路径。
2025年两岸青年永泰农文旅产业创新研学营在榕启幕
8月1日,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传承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两岸青年永泰农文旅产业创新研学营启幕,来自两岸的100多名青年朋友欢聚一堂,以文化为纽带,共叙同根同源情,同绘乡村振兴蓝图。
本次活动以“传承中华文化赓续血脉亲情”为主题,通过“农业+文旅+研学”的模式,为两岸青年搭建起互学互鉴交流平台。
开营仪式上,两岸青年代表刘杰夫、卢贵云分享在永泰创业就业的心路历程,鼓励更多台湾同胞来闽共享发展机遇,共圆农文旅创业梦想。
来自台湾的刘杰夫是永泰县青年商会副会长,在大陆发展超过14年。在他眼中,大陆市场广阔,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消费群体庞大,文旅产业活力十足。这些年,他频繁参与两岸青年交流,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文旅资源等方面讲述大陆发展的机遇,带动不少台湾伙伴来福州创业。他期待更多台湾青年推动两岸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兼具两岸特色的农文旅品牌与精品项目。
福州市草木谷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卢贵云分享了她放弃大城市工作、返回永泰创业的经历。她认为,正是与曾芝颖、林建文等台湾青年的合作,让她经营的茶企实现了从传统茶园到集茶旅体验、文创研学于一体的特色文旅空间的蜕变。“台湾团队在设计理念、文化挖掘、产业培育、村民培训等方面很有想法,我们借鉴台湾精致农场的概念,把茶产业和茶文化、茶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了闽台茶文化艺术中心、木屋民宿、永泰细茶露营地等一系列项目,为乡村农文旅经济注入蓬勃动力。”
研学途中,两岸青年亲身体验无人机在产业创新方面的运用。在永阳博物馆、爱荆庄、劳德巴赫啤酒小镇等地感受山水风光、历史人文,体验特色农文旅项目,探寻闽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历程。
“福州的农文旅产业,把自然山水、历史底蕴和现代创意融合得这么好,我要把这些经验带回去,寻找合作机会,共同探索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一名台青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