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强化“五维一体”建设 发展高标准劳动教育

近年来,昌邑市坚持教育和劳动相结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探索形成了“目标领航+平台支撑+系统实施+互相融通+评选推介”为一体的区域劳动教育发展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健康成长。2022年6月,昌邑市获评“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一、强化目标领航,构建劳动教育工作新格局。一是高位推动。发挥专班领航作用,组建以教体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等10个文件,明确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组织保障等内容,确保劳动教育实施有章可循。二是高端引领。发挥专家精准把脉作用,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和发挥师生首创精神,建立由10位专家组成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劳动教育论坛”1次,每季度开展“劳动教育专家讲座”1次,培养劳动教育教师队伍300余次,努力提升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三是高标评价。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制定《昌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细则》,对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5个板块13个指标进行常态督导和量化考核,引导学校及时调整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和方式,促进劳动教育真正落地见效。

二、强化平台支撑,联动共建全方位保障网络。实施“对接高校·招才引智”策略,转化高校优秀研究成果4项,合作课题研究12项,合作开发校本课程26个,着力提升全市劳动教育平台建设水平。实施“一校一模型一品牌”推进路径,与73所学校共建劳动教育联盟,建立劳动教育教师培训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6个,培养劳动教育“种子教师”100位,不断提高劳动教育实施专业化水平。加强学生农业劳动、商业活动、工业生产等方面劳动体验指导,组建以民间传统文化艺人、退休工厂技工、家长志愿者、杰出农民代表为主体的劳动教育社会指导团,提升学生劳动教育体验效果。《“劳动幸福银行”—劳动素养多元评价案例》获评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三、强化三维建设,系统实施高质量劳动教育。围绕“家庭、学校、社区”三维领域整体建设,建设“家校共育课程超市”,开发6个系列20余个亲子家庭劳动成长课程,通过家长学校、家庭劳动教育主题讲座,发布“12岁前应做的30件事”倡议,推送家庭劳动“小技巧”视频资源,现已形成成熟的家庭劳动教育模式。建设龙池小学“一馆一坊三室一长廊一基地”、下营学校“走向蔚蓝”海洋劳动教育展馆等展馆展厅12处,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物理空间支持。发掘镇域文化特色,通过聘请民间艺人、非遗文化传承人等,让区域工艺文化扎根校园,打造了“丝绸之‘路’”、“红色剪艺”、“问道土陶”、“多彩布艺”等特色劳动教育品牌20余个,进一步弘扬传承了优秀传统技艺。

四、强化互相融通,打造城乡劳动教育共同体。一是构建城区学校的社区服务体验模式。制定个性化公益服务劳动实施方案,联合民政、环保、园林等部门设置形式多样的“专家入学校,学生进社区”活动项目,与社区签订联建共育协议,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二是构建农村学校的工农联建实践模式。着力打造“农田园+工业园”的生产劳动教育模式,与果园、大棚种植园建立中小学农业生产实践基地,开展果蔬稼穑的种植、养护和分享活动,丰富学生农业劳动体验。联合企业、工厂建立“中小学工业技术研修基地”,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生产劳动体验。三是打造城乡联动“美丽乡村建设”。组建400余个志愿团队参加社区美化亮化清洁活动,参与“乡村一日行”“城乡友好学校”等研学旅行活动的师生达3万余人,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情感。

五、强化评选推介,持续推动教育进阶升级。加强劳动教育规范化评选创建活动,积极选树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先后组织评选县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2所、校外特色劳动教育基地30个,开展劳动教育专项课题研究60个;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推送全国、省、市学校劳动教育案例35个,推送县域学校典型案例8个,促进同类学校跟进式发展,扩大优质劳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山东省教育厅网站、潍坊教育发布等媒体,推介劳动教育典型做法等60余个,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722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