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广西以“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当前,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这一“四新”建设的推进,已成为走好中国高等教育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广西的教育鼓点在八桂大地上激越奏响,广西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今年年初,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广西高等教育振兴 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四新”建设高校服务能力提升的新方向。随着“四新”建设持续革新高等教育发展,迈入“十四五”的广西高教面貌将迎来格局性变化。

以工谋进 走向产教融合的蔚蓝深海

围绕国家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进新工科建设。今年5月,广西新工科教育论坛暨新工科建设推进研讨会在桂林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集各专家、各高校相聚云端,共商广西教育发展大计。

“广西启动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强桂行动,以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广西这一“新工科”建设方向,犹如一剂强心剂,为区内各高校的工科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019年以来,自治区教育厅联合自治区工信厅,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关于推进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将投入4.68个亿,组织遴选50个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此外,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新工科教育研究中心于年初成立。广西正在开展首批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遴选。

在体量上,广西共设置了工科学专业112种,布点494个,工学在校生达15万6千余人,进一步提升工学的产教融合培养广度。

在结构上,广西新增了大量新能源汽车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虚拟现实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等与广西重点发展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进一步增强工学服务产业振兴的能力。

在质量上,广西首轮立项建设59个广西一流学科,其中理工科有30个,四年累计投入 13.52亿元。18个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5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进一步挖掘工学学科交叉的优势。

以医护桂 打造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民族高地

面对疫情新挑战、健康中国战略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高等医学教育需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广西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新医科建设,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医学人才。

“全力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着眼专业、课程、基地、方法、技术等基础要素改革,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广西医科大学率先给出了“新医科”的建设方案。今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医学工程与再生产业学院、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学院、康养服务产业学院三个产业学院正式揭牌。产业学院将深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培育新时代高素质的“大卫生”人才。

在加快构建新医科体系的指引下,“立德树人和大健康理念融入新医科建设”,“新兴技术嵌入新医科学科专业建设”“高质量人才能力培养植入新医科教改模式”等改革举措不断深入。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等医学高校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医学教育;探索建设智能医学新形态;提升高水平公共卫生教育;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教育改革……一个个改革举措落实实在在地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新时代医科人才,矢志不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时代医科人才,将以“四新”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成具有广西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广西高等医学教育的新范式、新经验,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智力支撑。

以农为本 铺就农业教育的宽阔大道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作为农业大区,广西深入贯彻“三农”政策,积极展开新农科建设工作。

“使农业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为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2022年广西新农科建设论坛暨新农科教育改革研讨会上,自治区教育厅给出了“订单式组织+菜单式培训+定向式就业”的农业帮扶就业模式,这一模式成效颇显,实现广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成立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强化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成立农林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新农科教育研究中心,为农林人才培养提供搭建研究与产业合作平台;组织遴选自治区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项目反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农林人才培养,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高等农林教育和新农科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三农”的高等教育,深化农科教结合,引导高校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实施高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各高校主动作为、务实奋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需求,自治区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实施科学研究支撑行动、能力建设提升行动、人才培养提质行动和乡村振兴助力行动,13个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个涉农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新农科教育改革成效有目共睹。

以文创新 激荡内涵发展的崭新鼓点

“广西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为党和人民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以扎根八桂大地,掀起广西高等文科教育的质量革命为目标,达到构建国内一流、广西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任务。”广西新文科建设论坛开幕式上,《广西新文科建设宣言》铿锵有力。广西在扎实推进新文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7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2个文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门人文社科类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个项目获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遴选建设了10个文科类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今年3月,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成立的广西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一批自治区级新文科研究项目也将落地。

广西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历来有着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和培养模式:南宁师范大学紧扣产业学院的教育方略,扎实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等一批新文科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一批融合校企政研的学科发生蝶变;广西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入选国家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新闻出版界、思想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综合实力稳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十。

新文科之“新”,新在全面拥抱科技创新,新在交叉融合推陈出新,新在文化自觉返本开新。开展新文科建设以来,全区高校围绕新文科的新理念、新内涵、新目标、新任务进行研究,不少高校对新文科建设体系、模式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自治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785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