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招术语大揭秘!贯通、校额到校…… 搞懂这些,升学不再迷茫!
每到升学季,家长和考生都会被各种招生政策和专业术语搞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在北京这样教育资源丰富但竞争也异常激烈的城市,中招政策里的 “贯通培养”“校额到校”“市级统筹” 等词汇,听起来既陌生又重要。这些术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招生规则?对考生的升学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别着急,今天北京中考信息网就为大家一一揭开这些术语的神秘面纱,让大家在中招这场 “战役” 中不再迷茫。
2025 北京中考必看!跨区进名校实验班的宝贵机会
在北京,部分高中特殊实验班对外区招生,为外区考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名校实验班的大门。这些实验班都有哪些独特之处?招生要求是什么?录取分数线又是多少?和北京中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河南工学院:构建“三三二”科研反哺教学新路径
河南工学院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聚焦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三三二”科研反哺教学新路径,即通过“项目助教学、思路引教学、成果进教学”三大模式、“平台互通、思路互鉴、科赛互促”三个互联,以及“学生素质拓展、教师绩效评价”两大机制,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立体化育人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创新能力双提升。
2025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4月22日,2025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分析了教育强国强省建设背景下,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并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福建省教育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11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支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专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飏在发布会上就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回答记者提问。
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在福州开幕
10月31日,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与创新交流大会在福州开幕。本次大会以“立德树人,思政铸魂”为主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约300名教育工作者、思政领域专家学者等参与交流研讨。
全省各地以教育入学“一件事”为抓手升级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
教育入学“一件事”实施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以“高效办成”为总牵引,结合本地实际,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在积极探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模式、为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招生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家长和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奏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强音
近日,以“中药衍生创新,艺术文化交融”为主题的“仲景青年中药艺术集市”活动在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举办,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独特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体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强化“三个坚持” 创新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新模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聚焦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开设《人工智能与未来》等“1+N+X”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坚持课程高阶性、教育普及性、教学实践性,探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新模式。
南京再获省级创新案例
继2月7日南京3个案例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之后,近日,再传好消息,南京市教育局的《建设跨区域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入选2024年全省基础教育优秀创新案例。
聚焦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根本保障
3月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调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师生创新创业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立足湖北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着眼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焦解决“有没有、敢不敢、能不能”三个关键问题,切实打造国内一流创新生态,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根本保障。
湖南农业大学深挖“湘农”特色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湖南农业大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举措,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独具湘农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业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就业创业金课”和“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宁夏200名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 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
近日,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依托有关高校思政课协同中心和课程建设委员会举办全区高校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培训班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座谈会。宁夏200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齐聚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研修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实施“五个一”工程 创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践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系统性整合跨学科的平台、人才、教学、育人等优势资源,实施“五个一工程”,广泛组织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积极探索一套体系完备、资源丰富的工作方法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