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深化产教融合 共育农业创新人才
山东农业大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项目同担、平台同建、过程同管、成果同享”的“四同”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探索“产业出题、平台支撑、企业实施、产区汇报”的“四阶”产教协同育人路径,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四链”融合,有效提升农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烟台大学:“四个融合”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烟台大学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思创融合、知创融合、专创融合和产创融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案例入选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2025年大兴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夏令营招募启动
对生命科学满怀热忱的大兴学子们看过来!2025 年大兴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夏令营招募启动。依托产业优势,7 月 13 日开营,快报名开启探索生命奥秘之旅 。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介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是教育部为培育21世纪杰出科学家而出台的一项顶尖人才培养计划,西安交通大学作为首批进入该计划的11所高校之一,先后开设数学、物理试验班,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介绍内容如下: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5年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等三项学科竞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京教函〔2025〕315号各有关高校: 2025年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三项学科竞赛已顺利结束,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拓岗挖潜助力毕业生“百日冲刺”就业行动跑出加速度
多方联动,深挖岗位资源。 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级领导班子积极走访疆内知名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今年以来,先后与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同时,充分发挥校友在就业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主动与各行各业优秀校友联络。近年来,已成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
新疆科技学院以“四化四突出”赋能育人实践
强化育人体系建设,突出“特色模式”。 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核心问题,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积极探索符合校情的育人模式,以“扎根性、成长性、适配性”为价值导向,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需求适配”的闭环体系。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打造“马兰精神”思政育人品牌。将马兰精神的挖掘阐释和弘扬传承作为政治责任,有机融入学校办学精神特质。成立“新疆科技学院马兰精神教育与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编排原创话剧,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等特色育人模式。
“面向十五五发展,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新疆高校领导干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力培训班圆满结束
6月28日,“面向十五五发展,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新疆高校领导干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力培训班正式开班,本次培训班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举办,采取线上的方式,全疆20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其他在家校领导128人,各校职能部门负责人294人参加培训。
“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即将开始
日前,省委教育工委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7—8月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6 开放日!明诚首届高中 “钱学森班” 招生启动
想让孩子冲击清北等顶尖名校?明诚学校首届高中 “钱学森班” 来了!作为朝阳区民办拔尖创新人才基地,联合北京中学共育 “钱班”,7 月 6 日开放日开放探校通道,顶尖师资、竞赛成绩、培养体系全揭秘,速预约抢占升学先机!和北京中考信息网一起看看吧。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能力图谱引领 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护航 探索环境工程类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生在虚拟仿真系统中精准调试“智慧水厂”的运行参数,下一秒便切换到真实的污水处理设备前进行实操演练;来自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导师,直接将一线工程项目的“任务工单”转化为课堂课题;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课程的学分评价实现了无缝衔接……这些生动的画面,正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破解职业教育痛点、深度重塑育人模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鲜活注脚。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创新教师发展范式 赋能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近年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秉持“培训筑基、赛教融合、协同联动、多元赋能”的工作理念,创新构建“分类分层培养、校院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系统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持续探索教师发展新路径,全面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