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
2022-08-18 342 0

山东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项目引领、成果导向、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积极探索“12345”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2022-08-17 259 0

山东农业大学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构建了“6+1”辅导员精培工作法、“四位一体”辅导员新型培训模式,涌现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名师、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先进代表。2022年,学校实施“四大行动”,引导辅导员队伍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学在先、干在前,不断强化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8-16 241 0

8月7日,山东省24名援藏专任教师抵达日喀则,正面临着入藏初期胸闷气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鼻腔干燥、入眠困难等严重身体不适时,遇上了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8月8日起,24名援藏专任教师便与先期到达的8名援藏管理干部一起,克服高原反应,开始了一边应对疫情防控,一边筹划教育教学的繁重工作中,誓言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守牢教育教学主阵地。
2022-08-16 416 0

8月4日—5日,第二期山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论坛在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举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报告。
2022-08-15 260 0

8月8日至9日,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先后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教育电视台考察调研。
2022-08-15 242 0

上图 日照东港区第五小学教师沈玉琦在课后服务时间教孩子们学习尤克里里,灿烂的阳光照亮了她和孩子们明媚的面庞。 下图 日照实验高中开设职工自助餐厅,为老师们提供暖胃暖心的优质服务,图为老师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 日照市教育局 供图    
2022-08-08 387 0

7月28日,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德州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出席并致辞。开幕式上,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省委外办主任蔡先金、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共同签署《共建中国(山东)—东盟职业教育产学研基地合作备忘录》,并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10家基地成员单位授牌。
2022-08-07 412 0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运用各方力量,更好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山东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创新‘朋辈互助’机制,让心理健康走近每一名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补互助的教学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多彩;通过‘心育+美育’,把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多措并举,织密织牢学生心理健康网。
2022-08-05 222 0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牵手央企、学会、职业院校、出版社等13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通信与网络职业教育集团,这是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加快培养数字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聚力打造行业加区域职教集团标杆的集中体现。
2022-07-29 265 0

山东交通学院立足于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建设,充分发挥交通类专业特色,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通过推动“全面性、应用型、系统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山东方案。
2022-07-27 514 0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李明 “双减”后,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接连开展
2022-07-26 261 0

7月18日至22日,中组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联合举办“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1日同“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并讲话。作为6个省份之一,副省长孙继业代表山东省围绕“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 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交流发言。
2022-07-25 206 0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创新生态文明育人理念、打造生态育人良好环境、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能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构建形成了具有职教类型特征的生态文明育人体系,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广泛关注。
2022-07-21 324 0

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山东建筑大学系统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形式和活动类型,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力争上好“大思政课”,打造建大样本。     立足“两个大局”,教学内容紧跟大势   山东建筑大学运用“朋辈思政课”、学生宣讲团等新颖的授课方式,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紧跟大势,在对时代的深切感知和回应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先进性,使思政课成为常讲常新的时代大课,给青年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该校专门成立的“哲也”学习社、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宣讲团、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团等社团组织成员和宣讲团成员立足“两个大局”,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把百年红色故事讲到大学生心坎上,用青春范儿讲活青年课,为同学们带来40余堂别开生面的“朋辈思政课”。   通过课堂学习和宣讲报告,青年学子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稳步提升。“我听过两次学习社的宣讲,学长学姐们讲得都很接地气,深入了解这些红色故事后我感到很受鼓舞,未来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有力的行动度过我的大学生活。”该校听过两次学习社宣讲的学生说道。     培养实践能力,用活社会大课堂   建设“大思政课”,就要转变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打破教学时空局限性,努力实现思政课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该校把纪念馆、农村、社区、工业园区等作为育人的场域,用活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直观感受社会历史的生动性,增强对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认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交往性实践活动,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甘于奉献的责任感;开展校际、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生产劳动和专业实习时,培养劳动观念、锻炼专业技能。   此外,该校以马工程教材为基础,将伟大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融入思政课堂,用可感可知的故事讲述深刻原理,使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听了信,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深化对所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     打造云端课堂,传统教学注入新活力   该校打破教材局限,充分发掘和开发网络资源,打造云端课堂。   思政微课和专题微视频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研究生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为专题制作微视频,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栏目发布;青年教师制作的“建团百年”微课,在校团委平台发布;教师结合学校景点制作的“校史中的党史”视频,在中国教育平台发布。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教师制作的“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成功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动探索,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教学,制作的微视频上传至超星平台。   据了解,下一步,该校将打造“四史”虚拟教研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模式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地域的教研交流。     发挥育人合力,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   该校把构建全课程、全课堂、全体教师共同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生态共同体作为突破口,出台《山东建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精选思政课骨干教师组建“课程思政咨询服务专家团”,在专业课实现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将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人物故事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出来,力争通过教育教学“主渠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从而发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发挥“头雁效应”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为本科生上思政课,每位教师至少完整地独立承担1门思政课;辅导员教师和党团队伍积极为学生上党课;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等进校园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在山东建筑大学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2022-07-20 212 0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王晓华 王建华 木鱼石、黄百草、四合院落、小天井……精致细腻的“岱岳一居”民居展馆,就像一组雕塑,守住一方静谧与安宁;旧时堂屋、五色门笺、木版年画……充满传统气息的乡情记忆展馆,传承着乡土文化记忆。在山东建筑大学,除了这样的传统文化建筑展馆,还有迁移保护的老别墅,改造利用的火车餐厅,每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建筑设施,都是一处活着的博物馆,让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充满校园。
2022-07-19 263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