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创新“3441”家校社共育机制打造县域教育新生态
近年来,潍坊市昌乐县高度重视家校社共育工作,把家校社共育作为改善县域教育生态的突破口,通过健全三个体系、建立四支队伍、开展四大活动、实施家长驿站建设工程,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助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八名。
青岛市: 深度回应关切 创新招生考试政策宣传机制
为做好招生考试相关政策服务,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加了解考试、招生、录取政策,畅通互动交流渠道,青岛市教育局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立体式政策宣讲,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我省高校健全师生意见反馈机制 让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有深度
近期,为了畅通师生诉求反馈渠道、倾听师生声音,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有针对性了解和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校管理服务质量水平,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省各高校纷纷建立健全师生意见处理和反馈机制,搭建服务师生的有效平台,及时倾听回应师生意见建议,让学校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有深度。
【中国教育报】曲阜师范大学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艺术之美浸润校园
曲阜师范大学师生在表演原创话剧《夫子》刘萌 摄 精彩的表演、纯美的唱段,近日,在古朴的曲阜师范大学萃华园里,一群“00后”青年大学生正跟随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安伟老师学习京剧唱腔,这群新时代的青年正在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美而陶醉。作为一所坐落于孔子故里的高等学府,曲阜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传承不辍、砥砺创新,近年来更是构建起美育课程、校园文化、艺术实践、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让艺术之美浸润校园,不断赋予这所大学更加丰厚的文化积淀。
日照市探索“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保“双减”实效
日照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以系统集成思维开展“双减”工作,推动“双减”工作从专项治理向长效监管转变、从全面推开向提质增效转变,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深陷“抢跑”的教育焦虑,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信用管理经验做法被教育部刊发推广,“五大教研行动”、课后服务等做法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面向全省推广。
烟台理工学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近年来,烟台理工学院以学院揭牌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为契机成立院校研究所,在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同时,探索研究建立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学校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双效动力”,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东营市创新机制推动教师资格认定再提速
教师资格认定是一项重要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每年两次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办理时间集中、申请人数多。而传统办理流程涵盖网上报名、体检、现场确认(提交纸质体检结果、无犯罪记录证明)、发证等多个环节,涉及体检医院、公安、审批等多个部门,程序相对繁琐、部门间奔波、办理时限较长。
滨州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走深走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以来,滨州市积极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健全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督导体系,重点围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队伍建设”抓创新、促改革、强短板,推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走深走实。
山东科技大学引入“第三方”力量 探索构建全过程项目管理机制
近年来,面对不断增多的基建项目、修缮项目,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强化和规范项目管理,提升项目建设效益,引进专业的“第三方”,逐步构建起对项目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综合监管机制。
潍坊奎文区建“三全”机制织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网
为杜绝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发生,奎文区以《潍坊市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实施细则》为准绳,创新举措构建起“全员全时全域”的防溺水工作机制,织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网,让孩子安全,家庭安心,社会安定,多年来未发生一例学生溺亡事件。
【科技日报】加速水分散发,“渴死”病原菌 植物对抗病害的机制找到了
SCREW像一把钥匙,植物细胞膜上被称为NUT的受体蛋白像一把锁,“钥匙”打开“锁”后,便开启了气孔这扇“门”,从而加速了植物体内水的散失。通过这种让病原菌“没水喝”的方式,限制其在植物体内的增殖和进一步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