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校地协同聚合力 双向赋能促发展
近年来,泰山学院秉持“共建、共享、共赢、共融”理念,紧密贴合泰安市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学科主业、聚焦人才资源、聚焦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融合,加速“政产学研”融合发展进程,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出一条“立足地方、面向产业、创新引领”的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之路。
赋能数字教育新跃升 全省大学生热选“安徽版”人工智能通识课
安徽首创以“学科引领、产教融合、政府统筹”为特色的省级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模式,紧扣AI技术前沿热点构建“1+M+N”的课程体系,标志着安徽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先驱力量。该课程覆盖11大学科、2600分钟的优质课程资源率先上线三大平台,全省30余所高校选用,选课学生超20万人,为全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提供了“安徽方案”。
烟台市:以过硬党员队伍建设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烟台市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以“港城红烛 杏坛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党员队伍。
洛阳理工学院:以“数”促新 AI赋能 助力数字化转型
洛阳理工学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深度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推动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变革,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兰考县教体局:立体化赋能班主任成长 锻造新时代育人先锋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县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兰考县教体局以“强基赋能、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分层培训、以赛促学、示范引领、交流互鉴等举措,多维度搭建班主任成长立体平台,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郑州轻工业大学:从数据“管理”到服务“智理” 深入推进数智赋能学生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郑州轻工业大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深入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数智化赋能,推动学生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科普赋能职普融通 创新引领职教发展
近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新路径。学校立足电力行业特色,以服务“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导向,以电力科普教育为抓手,通过打造特色实践平台、创新科普教育模式、深化校校协同合作,构建起“科普教育+职业启蒙+专业体验”三位一体的职普融通育人体系。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培养智能时代新兴人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等战略要求,快速响应布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以提升师生AI素养为核心目标,构建“教师能力进阶—学生技能强化—校企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郑州西亚斯学院:构建“8133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 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郑州西亚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质量立校”理念,以制度为基、以创新为擎,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8133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方位评价”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
平顶山市:“四化”赋能 全链条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平顶山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工作责任“网格化”、日常教育“课程化”、问题监测“精准化”、协同育人“体系化”,着力打造“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学思践悟明航向 蓄力赋能新征程
西宁市教育局党组坚持把做好春季开学前政治理论学习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五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西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AI赋能教育“深”探索
“在这里,我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宣传推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在4月16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中国教育报】山东日照:多维融合赋能“托幼共育”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孔庆志 刘娜)“市财政根据实际送托月数,按照二孩、三孩每人每月分别不低于300元、600元的标准发放育儿补贴,给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近日,山东省日照市市直机关幼儿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有了托育补助和单位报销,上托班基本不用自己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