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合作支持  讲好四川教育故事 如何 提升四川教育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怎样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10月10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李建勤 带队 到 新华社四川分社 考察学习,了解新闻采编、媒体融合等做法和经验。
2022-10-17 225 0

坚持开放办学理念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10月10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李建勤到四川开放大学,调研教育教学、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系统办学、在线教学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加快建立“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助力全省书香社会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2022-10-17 219 0

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和安全底线 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良好环境
2022-10-17 290 0

10月9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李建勤到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调研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安全稳定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抓好学校教育教学、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学秩序井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10-17 235 0

近日,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名单和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我省首批立项建设的90所中等职业教育名学校、180个名专业和90个名实训基地名单。
2022-10-17 230 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10-17 181 0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确保师生健康校园安全稳定 10月6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李建勤以“四不两直”方式检查督导高校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高校主体责任,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校园服务保障水平,确保师生健康、校园安全稳定。
2022-10-17 229 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022-10-10 212 0

“你看,这个屏幕上显示的就是我们四川省教育厅办公楼的实时用电量,具体还可以看到机房、办公区域的耗电量。如果某个区域的用电超过了限定额度,界面就会出现预警……”9月29日,在教育厅办公区4楼办公室,一个节能降耗的“智慧大脑”——能耗监测管理平台正在运行。别小看这个能耗监测管理平台,有了它就可以监测办公区内水龙头和电器的能源消耗情况。
2022-10-09 244 0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7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要广泛宣传10年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宣传10年来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022-10-02 214 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为即将出版发行的《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
2022-10-02 201 0

9月30日上午举行的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强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任免案,决定免去邹瑾的四川省教育厅厅长职务,决定任命余孝其为四川省教育厅厅长。
2022-10-02 185 0

四川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雷波大队队员们搭建钢架桥。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眉山支队队员运送群众。 青年应急志愿者进山搜救。 9月21日,成都市青羊区群团中心,来自应急厅、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等部门和机构的负责人聚在一起,从召集出发到驰援过程,从如何提高效率到如何有序撤出,复盘“9·5”泸定地震四川青年应急志愿服务。“9·5”泸定地震现场救援、物资发放、心理抚慰等方面,应急志愿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A 志愿者“就地转化”  上万参与者基本都是本地人 9月19日上午,在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就读的欧靖打开了电脑,恢复了上网课。之前,她已经连续十余天在震中泸定磨西镇做志愿服务。 欧靖家住燕子沟镇新龙门子村一组。震后第三天,她将邻近的同学朋友集合起来,组成了一个6人的志愿者小队,前往磨西镇镇上报备成为应急志愿者。这6人早上7点过出发,晚上7点过回家,每天的志愿服务时长都超过10个小时,安置点、物资发放点、儿童乐园甚至附近村落物资搬运的山路上,都出现她们的身影。 来自共青团四川省委的数据,截至9月15日,四川在甘孜州、雅安市设立57个青年志愿服务站。其中,甘孜设46个,累计派遣青年志愿者12157人次;雅安石棉设11个,派遣志愿者1980余人次。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本地人,累计服务时长9840小时,服务群众5.1万余人次。 “姐姐你看,我画的是生命树。”“姐姐,我画的这个是熊猫、国旗。”震后第二天,在石棉县世纪广场安置点的“青青儿童乐园”,内江师范学院的返乡大学生徐萌正带领灾区小朋友绘画,孩子们争着向徐萌展示自己的作品。“石棉是我的家乡,暑假期间我在石棉县的川棉社区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地震发生后我立即报名当了志愿者。”徐萌说。 今年暑期,四川有3.1万余名大学生积极报名参与“返家乡”实践活动,地震发生后,雅安、甘孜地方团组织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迅速招募凝聚了45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与到一线志愿服务中。返乡学子们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受灾群众带去更多心理上的抚慰和生活上的支持,成为抗震救灾中的一股有生力量。 来自西南大学的薛人铭,这个暑假在石棉县的老街社区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加入当地的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主要负责搬运救灾物资、搭建帐篷、维持现场秩序、分发应急物品、安排群众入住等工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夏艺来自甘孜州,所学专业是学前教育,在志愿服务中,她带着孩子们一起看绘本、一起游戏,教给他们防震避险知识。 “小朋友,这是我的微信号,以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甘孜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巴久伍牛写下自己的微信,对孩子们说。这些“就地转化”的志愿者积极与小朋友及其所在社区建立结对关系,后期可以通过微信等线上方式开展经常性的心理疏导,寒暑假期间也可以回到社区继续参加“返家乡”实践活动。 B 专业技能发挥作用  大量参与搭桥、水上救援等工作 现场救援需要专业技能。四川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几支队伍,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特殊的环境里发光,成了这次地震应急志愿服务中的亮点。 从9月5日接到驰援指示,到9月21日撤离返回西昌,四川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雷波大队大队长邝文学和他的队友们在震区待了半个多月。雷波大队的队员们,大多是人们口中的“钢材老板”,几乎天天和建筑打交道,搭桥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9月6日下午,邝文学接到通知,前往泸定燕子沟沿线搜救伤员。在一处河滩旁看到两岸聚集了不少群众,消防官兵也已经搬运来钢管、脚手架等,但便桥的选址、架桥的方式等问题,大家一直在讨论。邝文学立刻上前,怎么使用这些材料、怎么搭建更稳一点、哪里选址相对安全……邝文学很快有了答案。“河流不算特别宽,大约12米到15米,但我觉得却是压力最大的一次。”邝文学和队员们把“压箱底”的功夫都拿了出来。3个多小时,一座钢架便桥横跨燕子沟两岸。 在震区的这些天,这支队伍不仅积极参与搭桥,还分出人力值守桥梁、搭建帐篷、搜救人员、搬运物资等。 因专业能力受到肯定的志愿服务队,还有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眉山支队。眉山支队一共出动两个梯队行动小组36人,作为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与指挥部衔接报备后,主动认领救灾抢险任务。 水上救援是这支队伍的亮点。“我们到现场分析受灾情况后,根据地形、地貌等条件,认为要快速救援受灾群众,水路救援更为快捷。”眉山支队副支队长王东祥介绍,指挥部下达水上搜救的任务后,队伍分成了水域搜救组、山地救援组和后勤保障支援组。其中,水域搜救组,去时运送消防救援人员和武警四川总队等官兵前往受灾村落,回时转运受灾受伤群众。“救援过程时常很惊险,比如塌方落石,比如大渡河水流湍急,对体力的要求很高。”队员们归队后用餐时筷子都不听使唤了。几天下来,仅水域救援队就运送消防、武警、陆军搜救队员超过200人,转运受灾受伤群众超过200人。 C 有了更多“传承”  逐步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细分化等 9月22日,由省文明办指导、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省志愿服务基金会支持的“‘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四川青年应急志愿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 “希望通过本项目,助推我省应急志愿服务力量均衡发展,并逐步实现应急志愿服务的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细分化、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作为项目的执行方,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之昊介绍,项目在开展参与泸定地震响应志愿者和灾区儿童关爱行动的基础上,将以甘孜、雅安为重点区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重点阵地,孵化基层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并给予项目支持。“同时,我们计划开展专项综合演练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我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协同应灾能力,并依托‘志愿四川’平台,建立应急志愿者专区,完善我省应急志愿者身份识别。” 复盘这次地震的应急志愿服务,我们也看到几个重要的经验传承下来,成了四川应急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 首先是“政社协同”发挥“叠加效应”。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的经验,四川在8个重灾县(区)及乡镇建立了17个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34个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站),一方面准确对接前线指挥部摸清灾区需求,另一方面畅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与救灾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与社会组织依法有序、科学有效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这次地震,这样的模式得到了升级,根据《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试行)》明确的社会管理服务组织牵头职责,四川共青团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配合前线联合指挥部群众安置组、物资保障组等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其次是“社社协同”呈现“科学参与”。2017年,四川尝试建立省市县三级信息沟通渠道,并联合相关社会力量救灾协作平台快速成立前线工作站,共同履行社会协同职责。由此形成了“快速响应—登记报备—供需对接—精准参与—有序撤离”的应急志愿服务科学参与机制。这次雷波大队和眉山支队的行动轨迹,正是这种参与机制最好的实践样本。 再次是协同机制切实发挥作用。2019年,首次在长宁由“政社协同”联合设立“青青儿童乐园”8个,10天内服务儿童4000余人次。这次泸定地震中,截至9月15日,共在灾区集中安置点设立“青青儿童乐园”21个,组织受灾儿童开展图书阅读、趣味游戏、手工制作、心理疏导等活动,累计派遣志愿者及“童伴妈妈”近1400人次,服务儿童4100余人次。 据了解,四川组建省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应急通信、心理援助等12支专业支队,常态化储备骨干志愿者300余名,组建各级“守护生命”应急志愿服务队伍3952支,招募志愿者6.15万余人。2021年,累计发布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灾害应对等应急志愿服务项目1.5万余个,参与志愿者17万余人次,服务时长160余万小时。( 记者 吴浩 )
2022-10-02 217 0

9月22日20时,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主办,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承制的四川省大学生2022 年 “开学第一课”正式开讲。这堂课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田间稻香”“三苏初心”“远大前程”“国之大者”4个篇章的层层推进,由有关专家、教师、学生代表从不同维度进行回顾解读,立足四川实际,胸怀“国之大者”。直播当晚各平台点赞量超1000万,全省高校210万师生收听收看。
2022-10-02 592 0

9月23日,省市场监管局、教育厅组织召开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视频会,总结交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秋季开学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张澜涛,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周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2-10-02 251 0

“我主要协助社区维持核酸检测点的秩序以及进行门岗登记。”9月25日,谈到在成都疫情期间的工作,9月1日才正式上岗的成都市温江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赵大楼直言,“比想象中更辛苦。但累得值得。”
2022-10-02 196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