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教育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聚焦“三农”,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回望这十年,天津教育人在践行时代使命的教育帮扶路上,始终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与精准帮扶实践相结合,坚决执行党中央对教育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脚下有“泥”、心中有“情”的热忱与执着,将党和国家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祖国各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前沿”。

听党指挥,始终坚持高位推动

2020121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启动。我市协作支援合作甘肃、新疆和田和兵团十一师、西藏昌都、青海黄南、陕西水源地、重庆万州,以及京津冀协同的河北承德等省市82个区县,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革命老区倾斜。市教育两委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无限”发力,“扶贫先扶智”“志智双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帮扶模式,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不断贡献教育的力量。

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坚持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每年赴结对地区调研,亲自推动工作落实。市教育两委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组建扶贫协作与语言文字处(后更名为协作支援与语言文字处),实施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教育支援协作工作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抓党建促振兴主体责任,各单位教育帮扶工作始终将结对地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各级开展全覆盖式调研、督促和指导。科学制订阶段规划、年度要点,及时适应任务变化,出台近30份指导性文件,明确责任标准,狠抓工作落实。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加大向疆藏地区、重点帮扶县和革命老区政策倾斜。

近十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先后投资支持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和田地区天津中学、策勒小学,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秦安县莲花津南教育园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承德市围场教师培训基地等建设;滨海新区在青海黄南州援建网络教室;和平区改造甘肃舟曲县第一中学;南开区在甘肃环县红军小学捐建南开书屋、建设环县南开小学等,在当地形成见证天津友谊的标志。

“全链条”帮扶,实现强基固本

多年来,市教育两委不断加大干部人才援派力度,高标准完成市委组织部援疆干部人才项目,教育部组团式援藏人才项目、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四川和云南各1个自治州的教育帮扶行动。2022年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共派出901名管理干部和支援教师,在当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起,市教育两委在全国援疆工作中首创选派大学生赴和田地区支教。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派出2850名大学生远赴新疆支教,以“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以“文化润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技术技能培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路径。天津音乐学院创作话剧《金色胡杨林》,讲述大学生支教故事,更是成为思政课的创新形式和鲜活素材。

20227月,我市与和田地区教育局签订《“津石榴”思政课教师支教帮扶活动框架合作协议书》。每年派政治人才工程20名学员赴疆开展支教,为和田地区和兵团第十一师思政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贡献智慧力量。同时,市教育两委积极落实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协作计划,累计安排招生计划30万人,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升学机会,组织市属高校面向新疆和田、甘肃甘南、甘肃天祝、青海黄南等地区安排本科定向就业招生计划900余人,为中西部地区培养紧缺人才。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2个区18所学校设有西藏、新疆、青海高中班,在校生规模为4700人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1600余人,近两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超过90%,教育部计划的西藏、新疆高中班毕业生本科上线率达99%,近60%学生考入“双一流”高校。同时,市教育两委委托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培训少数民族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共5615人。我市职业院校为西藏昌都、新疆和田、宁夏、内蒙古鄂尔多斯等院校培训管理干部、教师17848人次,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学校培训教师12172人次。各区组织结对地区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来津挂职交流4267人次,提高结对地区教育“造血”能力。

“心手相连”实现帮扶全覆盖

受援地学校来津交流396次,赴结对地区交流活动660次,线上活动8799次,为结对校捐款(物)折合金额近4631万元……市教育两委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教育结对帮扶数字呈逐年快速发展趋势。截至目前,我市有93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特殊学校与受援地区1766所学校建立“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我们计划到2025年实现与结对地区学校结对全覆盖。”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心手相连”教育帮扶不仅要实现数量全覆盖,更要切实提高结对帮扶质量。

南开区、北辰区、津南区等区依托学校结对帮扶,探索开展“小组团”“示范校”“示范班”新模式。和平区9名教育管理干部组团进驻舟曲一中,重塑发展动力。南开区设立“南开基地班”,创建“周恩来班”,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精神带给受援地……近年来,我市各学校通过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高质量组织联合教研、同步课堂、资源共享、捐款捐物、师生联谊等活动,以共建与互帮不断提升帮扶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在数字化赋能实施网络扶智方面,市教育两委认真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深化网络扶智  助力乡村振兴”写入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要点。各区利用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解决乡村学校“开齐课”“开好课”问题。针对疫情期间教育教学需求,制定网络课程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计视频网络送教5740次,超21万名师生从中获益。

以职教优势,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我市职业教育遵循“倾心、聚力、精准、重效”原则,援甘、援疆、援藏、援青、援冀……形成“多元聚力、五径施策”长效机制,以职教优势精准扶贫,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2016年至2021年,我市累计接收甘肃14所高职院校和33所中职学校178名校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分别在我市14所高职院校和17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挂职锻炼。自2017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安排50个高职计划名额面向甘南藏族自治州专项招生,启动甘南青年富余劳动力赴津培训就业计划。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接收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5名校领导来津挂职锻炼、195名教师来校培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投入帮扶资金4亿元帮助新疆在和田地区建设这所职业院校,先后派出援疆干部28名,担任院长、常务副院长、教学副院长以及和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等重要职务,以师资培训、共建交流等形式累计为和田职院培养培训教师超过200人次,以硬件与软实力同提升推动和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和田地区中职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每年300名和田学生赴北辰职专接受定向培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深入于田,打造“大美于田”的地方品牌。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向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捐献价值共计22万元的高级心肺复苏功能急救仪器等教学设备。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对口支援西藏昌都职业技术学校期间,先后选派10个批次的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到西藏昌都支教,接收昌都专业教师和青年干部来津挂职;共建“雪莲花”贫困学生资助基金,惠及1100余名贫困学生。

20209月,市教育两委组织8名专家赴西藏昌都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在援助青海省期间,市教育两委又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交流合作为契机,先后为青海培养学生600余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青海班。天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与青海黄南学校合作,连续4年招收87名学生。从2014年到2020年,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共招收黄南州学生118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培育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起,天津农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帮扶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四个薄弱专业发展,以职教优势助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与振兴。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对口援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期间,连续举办4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指导承德应用技术学院建成4个专业群,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23个专业,制定119项课程标准,开展联合订单式培养和“12”分段培养项目。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在河北省青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立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龙分校,天津职业大学与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建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在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三交”为桥,密切民族感情交融

组织援疆“足球小巴郎”,以“融情夏令营”为主题组织黄南州优秀中学生赴津参观,组织援疆支教大学生深入当地学生家庭和社区开展家访、学雷锋和文艺汇演等活动,架设两地友谊桥,促进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心连心”。多年来,市教育两委持续举办天津市“感恩伟大祖国,增进民族团结”演讲比赛,开展“红心向党”系列活动,坚持“三全”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挂牌督战帮扶和田地区策勒县恩尼里克村;2021年,帮扶和田地区民丰县光明村……市教育两委在全力推进“百行百业交流行”期间,始终坚持支部共建、党建引领,全力推动帮扶村发展。在恩尼里克村,动员社会力量投入58.8万元,建设党支部活动中心、资助困难学生,购买当地农副产品390.99万元,超额130%完成任务,受到市领导肯定。在光明村,动员社会力量连续2年分别投入30万元,建设儿童寓教乐园和文化阵地,送上推普书籍和多媒体资料。

20202021连续两年,市教育两委领导分别与甘肃省会宁县10户、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光明村2户困难户结亲。2022年,与市教育两委领导结亲的困难户增加到了3户。“我们研究制订结亲方案,与结亲户通过电话及时沟通思想,了解生产生活困难,努力帮助亲戚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年派代表到结亲户家中看望慰问;推动天津农学院与会宁县建立肉羊产业大学生实践基地,并为结亲户送去40只种羊,助力结亲户脱贫。”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人说,教育人的帮扶有“智”有“心”有“真情义”。

此外,市教育两委还通过开展结对地区特色农副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和“消费帮扶月”等活动,号召系统内各单位优先采购结对地区产品,宣传结对地区旅游资源,累计实现消费帮扶2.7亿元。同时,在市教育两委指导下,我市各高校不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脱贫就业服务保障,鼓励天津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支援地区创业,组织应届毕业民族学生专场校园招聘活动,组织我市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企与民族学生“双选会”,积极推进“雨露计划”,帮助民族学生融入天津生活。

高校参与,提升科技兴农含金量

近年来,我市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以专家团队为核心,推进与西部地区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转化。天津科技大学与西部地区达成研发攻关、平台基地建设、人才交流等各类科技合作近50项,发布技术成果900余项,在青海省黄南州共建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与西藏昌都市共建藏药种植与质量评价中心。天津农学院通过实施科技到村工程,开展科技帮扶和技术推广服务,总结形成“高校+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五方联动科技帮扶模式,先后与甘肃省甘南州、天祝县、会宁县等多家单位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我市21支科技帮扶团队、309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在食用菌示范基地、葡萄栽培、肉羊养殖等项目取得成功的同时,使当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天津体育学院实施“奔跑西藏”儿童青少年关爱项目,立足于天津市天体青少年体育公益发展中心,从思政教育、体育教育、特殊教育等多方面援助高原藏区,为藏区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四年间,学院先后组织师生共计200余人次六次进藏,藏区行程逾万公里,数以万计的西藏青少年成为项目的受益者。作为慈善公益帮扶项目,“奔跑西藏”儿童青少年关爱项目获评首届天津慈善奖,提名中华慈善奖。

近年来,为提升西部高校综合实力,市教育两委协调全市各高校对西部高校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口协作工作。鼓励支持高校就各自优势领域,联合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合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高校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等科研平台。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成果喜人,成为津青高校合作典范。8月,青海民族大学给市教育两委发来感谢信。  

在推进西部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各职业院校与44家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寻求教育帮扶项目,为结对地区产业扶贫派遣技术专家157人次,提供技术服务48项,开发、引进项目26个,推动转化的科技成果18项,共建产业发展平台10个,助力西部产业发展。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以教育帮扶为重点,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以教育所能对接乡村发展所需,以科技、创新、人才为关键词,不断拓展“增效”帮扶新模式,在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继续肩负起天津教育的责任,发挥好教育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助推乡村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天津教育人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090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