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做好“加减法” 答好“双减卷”

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莒县教体局聚焦做好“减负提质”的“加减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是课后作业做“减法”,课堂质量做“加法”。一是深化作业设计改革,建立健全作业审批及公示制度,作业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型作业。不断丰富作业的类型,合理布置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习困难的孩子“吃得饱”、学习不费力的孩子“动动脑”、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建立完善作业公示制度,制定符合各校特色的作业管理办法,在校门口设置作业公示栏,家长可通过公示栏了解一周作业情况。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探索提升课堂质量的个性化路径,为“双减”迈好步伐打下坚实基础。立足莒县实际,探索以县第三中学、县第一实验小学、县实验幼儿园为依托实施集团化办学,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协作区建设、“强镇筑基”行动、“党员校长”派驻等多措并举,打通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创新教研形式,从“套餐式”教研向“自助餐式”教研转变,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构建片区联合、专家引领、中心辐射、智慧共享的教学发展模式。打通乡村小学教研的“最后一公里”,提出了“3-2-3”体验式教研即“3次备课—2次讲课—3次研讨”的单元主题教学教研范式,引领教干教师将功夫用在课前,极大提升了教干教师特别是农村业务干部专业化水平和村小教师课堂执教能力,也进一步推进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尊重个性”的新课改理念落实落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效益。

二是校外培训做“减法”,课后服务做“加法”。一是创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方式,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县原在行政审批服务局备案的471家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至171家。其中,192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89家注销或转型为非学科培训机构,3家转为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8.44%。全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开展常态巡查,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服务平台,加强预收费用监管。加强年检工作,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管理制度,优化“黑白名单”制度,加强信用监管。出台《莒县校外培训机构和托管机构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强化培训机构乡镇属地管理和城区网格化管理,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二是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安排专项资金保障课后服务活动开展,实现“财政全保障,学生全免费”。指导学校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构建以“学科辅导为主、特色课程为辅”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开发“德智体美劳”五大课程,自主研发校本课程;依托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全县近8000名教师和2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课后服务,12万名中小学生受益,师生参与率达99.8%。支持学校探索实施周末和假期学生托管,为学生全面健康、特色多元发展提供广阔路径。

三是学习压力做“减法”,评价方式做“加法”。一是规范办学行为,出台《莒县中小学办学行为基本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家校沟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学校办学行为和学生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实行全面管控。二是聚焦评价机制改革,严格落实考试管理规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组织书面考试,制定《莒县小学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指南》,变“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的笔试为“游园闯关”,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切实减轻了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育人为本梳理测评标准,激发测评“源动力”。变“笔试”为“游园闯关”,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之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获取知识,培养学习的能力;变“分数”为“表现评价”,在“趣味游园”和“闯关游戏”中,学生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勇敢展现着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变“单科”为“多元共进”,测评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多元、客观地评价学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聚焦“三力”优化成长测评,提升测评“增值性”。聚焦学习能力、内驱动力、生长活力优化学生评价体系,将综合素养融入学生感兴趣的闯关活动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全面育人的评价重心转变。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24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