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化学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精神,积极创新美育教育,探索形成“三全规划、三维整合、四融推进、四化评价的”新模式,美育教育品牌影响力不断凸显。
在美育理念与设计上实行“三全规划”。一是全维度设计。以美育为核心,成立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从研究与实践、一、二课堂协同、环境熏陶与自身研修等环节明确美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正确内涵与达成路径。制定出台《怀化学院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制度上进行保障。二是全方位推进。围绕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建立“展示美+体验美+创造+服务美”等美育实践体系,健全“通识+专业”的美育基本课程体系,畅通“课程美育“延伸补充途径,实现美育工作全覆盖。三是全过程考核评价。建立涵盖美育课程、实践活动的全流程考核评价、反馈改进的工作机制,从范围上将过程、个性、增量、创作、行为等要素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创新开发考核软件,提升考核实效。
在美育资源运行上突出“三新特色”。一是创设美育新空间。建设一批环境美育隐性课程,通过在学校道路楼宇命名,植物挂牌,风纪镜,宣传窗、书画角、艺术廊等显眼处张贴美育宣传资料,美育理念在校园内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积极拓展以美服务大舞台,在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中提升美育成效,原创舞剧《通道转兵》列为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推荐剧目;国内首部古建筑群大型实景剧《千年洪商》精彩亮相首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政论片《通道转兵》在湖南卫视芒果TV、学习强国播出。《千年湘西·古城古镇古村行》被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价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好节目”。二是建强美育新平台。成立美育中心、美育教研室,加强美育研究和课程建设,近三年获美育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3项,获省级以上美育类教改项目共计15项;出版美育类教材5本,美育相关专著63本,有《古代汉语言》等国家、省级一流课程22门。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打造“一院一品”美育活动品牌;建好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美育社团,拓展美育实践舞台,积极塑造最美大学生、最美寝室、最美班级,《怀化学院实施和美寝室建设“百千计划”》被湖南教育快讯报道推介。三是用好数智新技术。对文学鉴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系列美育课程进行AI化,建好一批美育数字课程:将易图境美术馆、沅水流域民族民间文化博物馆、非遗文化文创成果展览馆等一批名作、名画、名乐、名剧及校本美育资源数字化并上线,沅水流域民族民间文化博物馆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湖南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省委宣传部部长等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在美育教育教学实践上实施“四融推进”。一是“美”“德”相融。开展“活色生香”大思政课堂,开展“好种子”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加强“做一颗好种子”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加强“共育好种子”教学案例库建设,共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良性发展。二是“美”“智”相融。将美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各环节,美智相融,加强学生在专业学习与智力创新中对美的追求。目前,学校美育相关专业数达15个,接近学校专业总数1/3。三是“美”“体”相融。创设“规定+自选+特殊”的适应不同人群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美体相融,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四是“美”“劳”相融。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构建“服务性、生产性、创造性”劳动实践体系,美劳相融,让学生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2项;在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奖21项;在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中获奖8项;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怀化学院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及优秀奖20项。获奖总数、获奖等级在全省74所参赛院校中均位列首位;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实现该赛事历史性突破。
在美育考核评价上执行“四化评价”。一是执行多元化评价。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协同,存量评价与增量评价相协同,知识技能评价与行为表现评价相协同,个性评价和共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多元化评价。二是执行激励化评价。在学生毕业、入团、入党、推优等各类鉴定中体现美育内容,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并表彰在美育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三是执行全员化评价。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实施教师及管理和服务对象人员的共同评价,尝试学生互评,做到公平公正。四是执行数智化评价。对学生在相关课程或平台上的实践、自修和活动参与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