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始终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思政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农业高校的办学特点有机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因材施教,推动思政课堂塑造新格局、呈现新气象。
聚焦亲和力,精心设计音乐思政课,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思政为音乐注入灵魂,音乐为思政插上翅膀。一方面,注重以理论研究引路,学校依托湖南省“大思政课”建设创新中心等平台,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教改重点项目为抓手,整合校内外的学术力量,组建跨学科的“思政+音乐”教学创新团队,深入研究思政理论与音乐表达相互融通、内在统一的逻辑理路,充分挖掘我们党以音乐思政铸魂育人的特色经验,创新设计集真理味道、教育温度、艺术美感于一体的音乐思政课,整体构建具有符合时代需要、鲜明音乐特色的思政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另一方面,注重以实践探索务本,通过“以歌导入、以歌设问、以歌点题、以歌串史、以歌叙事、以歌析理、以歌共情、以歌抒怀、以歌悟道”,把音乐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全要素、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全主体,建成省级思政金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歌唱三农》,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面向全国推出《像雷锋那样读书》《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及其育人价值》等20余堂音乐思政课,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聚焦引领力,合力打造育人共同体,让思政课堂“新起来”。新理念引领新模式,新样本催生新力量。学校依托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县区党校、教育局、主流媒体及音乐家协会共建跨界、跨地、跨校的音乐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其中,与湖南教育电视台共建的“大国三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传播基地、与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共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音乐思政)试验区”、与浏阳市教育局共建的“湘赣红”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精彩不断,成果丰硕,广受好评。着眼于更好发挥音乐思政课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全国120余家高校联办以音乐思政为主题的虚拟教研室、教学工作坊、集体备课会、公开示范课、师资研修班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其中,2025年3月发起由21所高校共同主办的“音为春天”——音乐思政课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和巡回宣讲活动月,以菜单式推出10堂具有原创性的音乐思政大课,在武汉大学、吉首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巡回展示,得到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众多主流媒体推介,被誉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缕新风”。
聚焦支撑力,探索构建特色资源库,让思政课堂“实起来”。思政道理需要“化盐入水”,思政课堂呼唤资源支撑。学校以高度的自觉自信自强,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支持,严格落实思政课建设经费,推动实施思政课教学特色资源建设项目,以“思政+三农+音乐+AI”跨界融合创新的理念和方式,高标准建成“大国三农”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实验室、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中华农耕文明博物馆、数字思政实验室、艺术思政实验室、“禾声问稻”大思政AI智能体创新中心。探索构建与思政课教材有效衔接、高度匹配的知识图谱、创新教案、学习礼包、考试题库,收集整理600余首弘扬主旋律、具有思政味、充满正能量的音乐作品,以最新的思政课教材为蓝本,对照知识内容体系进行跨学科解读、学理性阐释、数字化呈现,把共振共情的音乐作品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教学资源。与北京文华在线合作共建以音乐思政为特色的教学资源共享库,2024年在人民公开课平台上一经推出就受到高度关注,目前已经被省内外多所高校直接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有效支撑。
聚焦感染力,创作推广红色主题曲,让思政课堂火起来。思政的旗帜在音乐的旋律中高高飘扬,音乐的旋律在思政的旗帜下缓缓流淌。在用好用活红色经典歌曲助力思政课教学的基础上,学校紧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这一根本主题,充分挖掘湖南本土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鲜活的音乐文化资源,依托湖南省企事业文联文艺家工作室——“胡艺华音乐创作工作室”,整合各方力量,积极策划组织开展原创音乐创作,共创作了120余首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气息的红色主题歌曲,50余首音乐作品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党建网等主流媒体和学习强国平台播出,其中原创歌曲《红旗飘扬的地方》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百年荣光》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红星照耀小石崖》入围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决赛,《怀念你青春的模样》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获评首届中国音乐文学盛典百首优秀展播作品。出版国内高校第一本由思政课教师作词的原创歌曲集《唱响主旋律》并获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成果评选展示活动特等奖,多项作品在各类省级竞赛中获奖并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学资源共享单元。这些原创歌曲被省内外高校广泛运用于思政课堂教学,如同一泓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彰显出一种温暖人心、感动人心、催人奋进的青春力量。学生普遍反映:“耳目一新,有声有色,情理交融,声入人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