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头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举行,全市10个旗县区64支队伍的551名学生参赛。
赛事按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年级分为三个组别,聚焦日常生活劳动与生产劳动两大领域,设置9个比赛项目,以真实劳动场景为依托创设题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深度践行劳动精神。
赛场上,各项目比拼亮点纷呈,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参赛选手从容自信,展现出扎实的劳动技能与创新思维。在收纳整理项目中,选手们凭借敏锐的空间感知能力,将繁杂多样的生活物品精准分类、巧妙归位。叠棉被时,利落的对折、压实、塑形手法,让看似平常的叠衣、理箱、铺床琐事,成为学生们独立成长的生动课堂。
美食烹饪赛区则化身为 “舌尖上的劳动课堂”。参赛选手们运刀如飞,转眼间,一件件精美的果蔬雕花作品惊艳亮相。极具地方特色的凉汤山药丸子制作环节,选手们从土豆去皮、擦丝、裹面、蒸制,到调配汤料,每个步骤有条不紊,在 “冰火交织” 中完美呈现西北风味美食的独特魅力。初中组更是创新设置双线任务挑战,选手们既要亲手制作蒸饺,又要编写配送机器人避障程序。当热气腾腾的饺子通过机器人顺利端上餐桌,传统厨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生动演绎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活力。
传统工艺制作赛场内,古朴与匠心交织。低年级选手们专注于钉钮扣、缝补衣物、制作笔袋;高年级选手则精心制作干果分类收纳盒、杯垫、环保手袋等。一针一线、一裁一剪间,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 “以巧手解难题” 的智慧。而无碳小车与液压挖掘机两大赛项,瞬间掀起科技风暴。木质车身与飞轮将重力势能高效转化,实现10米续航;液压驱动的机械臂以超高精度完成物料抓取,少年们用劳动创新实践勾勒出“中国智造”的美好未来。
此次劳动技能大赛不仅是全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的“比武场”,更是包头劳动教育成果的“展示窗”。近年来,包头市各地各校全力推进 “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 落地,通过坚持全学段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断创新劳动育人形式,持续提升劳动育人效果,让热爱劳动真正成为新时代学生的行动自觉,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刘星成 边建平
近日,包头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举行,全市10个旗县区64支队伍的551名学生参赛。
赛事按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年级分为三个组别,聚焦日常生活劳动与生产劳动两大领域,设置9个比赛项目,以真实劳动场景为依托创设题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深度践行劳动精神。
赛场上,各项目比拼亮点纷呈,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参赛选手从容自信,展现出扎实的劳动技能与创新思维。在收纳整理项目中,选手们凭借敏锐的空间感知能力,将繁杂多样的生活物品精准分类、巧妙归位。叠棉被时,利落的对折、压实、塑形手法,让看似平常的叠衣、理箱、铺床琐事,成为学生们独立成长的生动课堂。
美食烹饪赛区则化身为 “舌尖上的劳动课堂”。参赛选手们运刀如飞,转眼间,一件件精美的果蔬雕花作品惊艳亮相。极具地方特色的凉汤山药丸子制作环节,选手们从土豆去皮、擦丝、裹面、蒸制,到调配汤料,每个步骤有条不紊,在 “冰火交织” 中完美呈现西北风味美食的独特魅力。初中组更是创新设置双线任务挑战,选手们既要亲手制作蒸饺,又要编写配送机器人避障程序。当热气腾腾的饺子通过机器人顺利端上餐桌,传统厨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生动演绎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活力。
传统工艺制作赛场内,古朴与匠心交织。低年级选手们专注于钉钮扣、缝补衣物、制作笔袋;高年级选手则精心制作干果分类收纳盒、杯垫、环保手袋等。一针一线、一裁一剪间,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 “以巧手解难题” 的智慧。而无碳小车与液压挖掘机两大赛项,瞬间掀起科技风暴。木质车身与飞轮将重力势能高效转化,实现10米续航;液压驱动的机械臂以超高精度完成物料抓取,少年们用劳动创新实践勾勒出“中国智造”的美好未来。
此次劳动技能大赛不仅是全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的“比武场”,更是包头劳动教育成果的“展示窗”。近年来,包头市各地各校全力推进 “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 落地,通过坚持全学段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断创新劳动育人形式,持续提升劳动育人效果,让热爱劳动真正成为新时代学生的行动自觉,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郑佳琦
校审:安永明 刘星成 边建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