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科技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建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平台,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新格局。
打造思政课程育人“金课”。学校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和现场点评等方式,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与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今年3月份以来已开展3次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由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5年春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集体备课活动,开阔思路、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调研、红色考察、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用足用活用好大别山红色资源,系统梳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刻阐释解读“大别山精神”,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优势。采取教学观摩、说课展示、教学示范、经验分享、研讨交流、外聘专家授课等形式,帮助思政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利用重大节庆日,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师生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纪念馆、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红色实践基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聆听党领导大别山区人民创造“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了解大别山革命奋斗史,感受革命先辈的光辉奋斗历程,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前往信阳博物馆开展“解码信阳红色文化基因·激活创意设计灵感”文化探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信阳市城市展示馆共建“红色研学基地”,传承红色精神,感受信仰力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动起来”,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
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定期举办升国旗仪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利用节假日,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学生返回家乡基层一线,围绕投身乡村建设、红色基因传承、文化理论宣讲、感恩回访母校等内容,结合走访调研、岗位实习、志愿服务等形式,以专业学识与青春热情回馈家乡发展,促进大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依托专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与信阳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红色实景课堂,组织师生前往鸡公山开展“寻迹鸡公山·筑梦设计行”活动,领略祖国壮美河山以及建筑特色,探索蕴含其中的动人故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组织师生参加“茶韵·设计·未来”信阳茶文化创新设计展,从中感受信阳茶文化与红色文化。
打造团学活动中的思政课。学校大力号召、广泛宣传,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持续关注、支持参与“大别红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艺术团编演校园快闪作品《如愿》,引领青年学子锚定理想航向,逐梦追光。广播站口才社举办“传承文化·非遗之美”主题演讲活动,感受穿越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组织师生参与郝堂村“行走的诗歌”沉浸诵读活动,共诵红色史诗《青春》,充分展现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信阳科技职业学院 供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