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以来,新乡市教育系统开展“三个一”调查研究活动,县(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班子成员每月深入学校,通过“听一次课、陪一次餐、推一次门”,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推动变革。截至目前,已深入760所学校开展活动1415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000余条,挖掘典型做法50余例,以“微改革”推动教育“深变革”的实践全面展开。
“听一次课”:下沉课堂,促教学质量提升
新乡市要求县(市、区)教育局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到校听课一次,并推行教研“三进”制度(进学校、进备课组、进课堂),实行“周周有讲座”“周周有教研”。局长带头深入课堂,听课后与教师交流分析,明确教学改进方向。同时,“教研员联系学校”“校际联合教研”等模式广泛开展,有效提升了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课比天大”理念深入人心,校领导、名师深度参与教研,提供更多指导,教师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陪一次餐”:聚焦食安,让学生吃好更安心
“陪一次餐”要求市县两级教育局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到校陪餐一次,与学生同菜同价,实地了解食堂采购、加工、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主动听取学生意见。活动中发现,学校普遍面临保障质量与控制成本的双重压力。为保证食品安全选择大超市采购,但价格高导致食堂成本高,难以兼顾营养均衡与价格惠民,这是学校食堂普遍面临的“抓质量”与“降价格”矛盾。针对此,新乡市教育局联合辉县市政府在辉县市试点“大宗食材集采”模式,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公开招标15家食材供应商入驻,统一管理近30所学校食堂的检测、采购、配送,实现降本增效。试点后,辉县市校园食品安全合格率提升至99.6%,食堂价格降低3.5%,菜品新增40种。2025年2月,“食堂大宗食材集采”模式开始在获嘉县、平原示范区等地推广。最新民意调查覆盖15.5万学生和家长,食堂满意度达96.8%。
“推一次门”:智慧管理,织密校园安全网
“推一次门”要求市县两级教育局班子成员实行分包制,每月至少一次随机到分包学校督导校园安全和控辍保学。控辍保学精准化:为防止学生“名在人不在”,新乡市健全“控辍保学常态化工作机制”。详尽建立“适龄儿童、疑似辍学学生和已辍学”三类学生台账。充分利用全国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辍学学生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确保快速发现、及时响应。
校园安全精细化:针对安全隐患易反复、涉及部门多、人力督导易疏漏的问题,新乡市借鉴原阳县“安全一本账”管理模式。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探索建立“校园安全一本账”数字化系统,对隐患排查、整改、验收等步骤实施闭环管理。系统设置为“待整改、待验收、已达标”三大板块,使用者可随时登录登记隐患、查阅进度、确认整改,着力实现“三清一及时”:底数清、责任清、整改进度清、跟踪问效及时。原阳县思谦学校校长靳振奎介绍,该模式实现了精确指导,有效避免了管理“盲区”。
“深变革”:思想转变,效能提升
“三个一”活动带动新乡教育系统思想作风转变。“深入一线、直面问题”成为共识,从局长到校长再到中层,纷纷走进课堂、食堂、基层。
基层创新涌现:各地各校以“三个一”为蓝本,因地制宜延伸创新,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创新“三不三全”听课法(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限学科;覆盖全年级、全学科、全时段),开展“走廊评课”“操场教研”动态教研,校领导周均听课10余节;牧野区探索“教研员下校调研、下校指导”模式,要求教学员每学期全覆盖式调研区属学校一次;新乡市新区小学提出“扁平化管理、近距离服务”机制,下沉干部深入课堂、班级、教研组,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锤炼,完成从“命令式管理”到“服务式管理”的转变。卫滨区使用“市场监管数智化管理平台”,对食品加工、贮存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督;原阳县创新将“护一次岗”纳入工作体系,护岗人员巡查校园周边环境,及时引导流动摊贩。新乡市育才小学“一课一评比、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论坛”、卫辉市“食堂员工从家长来”、牧野区“配餐营养计算表”、长垣市实验小学“学生缺课追踪制度”等不断涌现。
改革效能显著提升:发掘推广教学典型34例、基层好典型70余个,涌现“订单式教研”等多种特色教研方式,研发校本课程100余门。数字化校园安全管理广泛应用,管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变。这场始于“听一次课、陪一次餐、推一次门”的“微改革”,如同激活全局的一子棋,正为新乡教育注入源源活力。
(新乡市教育局 供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