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新模式
湖南省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育人新模式 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研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把“大思政课”搬进伟人故里,坚持教育性、安全性、规范性、公益性原则,在全省全面掀起“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热潮,积极探索了“大思政课”的湖南实践。 2023年 4月份活动开展以来,已先后组织 33批次 28514名学生赴韶山接受思政教育,取得学生受教、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效果。 7月 19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向全国推介湖南探索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新模式的典型经验做法。
昌乐县:“沉浸式”音乐党史课开创思政育人新模式
昌乐县将红色歌曲、影视作品与党史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全市中小学思政教育创新先行区的优势,立足县域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基础,创新打造“沉浸式”音乐党史课《百年风华 党史如歌》,开创思政育人新模式,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发展核心素养,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音乐党史课程已成为市、县两级重点推广课程,同步打造的“童心永向党,艺术伴成长”音乐思政特色育人课程在全市推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实施“三个工程”,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个工程”为抓手,政策护航、榜样引航、育人导航,倾力打造“学在山一大 爱筑成才梦”资助育人品牌,用阳光资助助力山一大学子全面成长成才。校(院)曾获评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山东省“爱心传递”主题育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称号。
寿光市: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做好育人大文章
2023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顶层设计。作为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起步最早、步子最稳的县(市、区)之一,寿光市近年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立足解决教育功利化、短视化问题,在全省县域内先行先试,围绕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结果运用等方面创新实践,立起了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挥棒。
青岛大学:构建“立体、多维、融通式”全环境心理育人新生态
青岛大学秉承“用专业温暖每一个心灵,让生命在此绽放”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个人、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家庭和专业医疗机构”上下贯通、同频共振、协同一致、运行高效的“七级金字塔”心理育人体系,打造了“立体、多维、融合式”全环境心理育人新生态。
新疆师范大学以“三强三好”促“五育并举”构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
新疆师范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时代号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探索以“五育并举”为核心思想的育人工作新模式,依据学校客观现实,紧紧抓住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最基本的单元—班级和宿舍,提出创建思想品德强、学习创新强、身心体魄强的“三强班级”和民族团结好、学习风气好、环境卫生好的“三好宿舍”。自创建活动以来,学校始终围绕培养 “一流学生”目标,以创建“三强班级”“三好宿舍”(简称“三强三好”)为抓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推进校风学风班风舍风建设,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教育部启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面向社会征集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启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申报工作。这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曲阜师范大学:夯实育人“过程质量”,赢得就业“出口质量”
为了在办学育人工作中贯彻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曲阜师大近年来建立健全“四个一”就业工作体系,即抓牢人才培养质量“一个根本”,掌握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一项原则”,落实好学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搭建起学生就业“一系列平台”,完善“大就业”工作格局,聚焦学生成长成才做到“全链条”发力,夯实育人“过程质量”,赢得就业“出口质量”,写好了立德树人“曲师答卷”。
潍坊科技学院:聚力构建全环境心理育人新格局
潍坊科技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心理育人机制,强化实施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推动新时代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烟台文旅职院:跨界融通打造“劳动教育+”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立足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坚持以劳动教育为抓手,跨界融合德智体美“四育”,创新契合职业院校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活动,以劳立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探索出一条适应职教特色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安阳工学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提升主题教育铸魂育人实效
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良好成效,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安阳工学院紧紧围绕“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实际需要,通过学习、深入调研制定学校《关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的工作方案》,坚持从顶层设计到课堂、实践、师资队伍、平台建设“五个维度” 共同发力,不断开辟立德树人新路径,探索铸魂育人新方法,着力提升主题教育铸魂育人实效。
临沂大学:擦亮沂蒙精神红色育人共青团品牌
八百里沂蒙热土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临沂大学是沂蒙精神哺育成长起来的革命老区大学,学校团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把沂蒙精神融入到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当中,擦亮红色底色,树立“青”字品牌,全力塑造青年学子“有信仰、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全方位构建沂蒙精神育人品牌。
山东商务职院:构建“六位一体”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近年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立足校内资源优势,构建“课程教学+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的“六位一体”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局面逐渐显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创新协同精准育人 产教融合再结硕果——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案例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6月20日,在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名单,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巴音学院)报送的《聚焦七大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把握机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案例成功入选,成为新疆职业院校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这是学院在“双高”建设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探索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