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构建“三三”育人体系 为乡村教育赋能增效
高密市立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上的每一所学校”办学理念,聚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构建“三个优化、三项落实、三个关注”工作体系,创新探索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实验区实践路径,为全市乡村教育赋能增效。
【中国教育报】山东寿光构建“四个一体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合奏育人“主旋律”
“在‘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上,学生模拟还原了与父母发生矛盾的真实情景,并就‘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一问题展开自由辩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与父母换位思考;在‘模拟法庭’课上,老师组织开展了‘我是法律小专家’案例分析活动,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能力。”近日,山东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校长王永亮告诉记者,该校在山东省寿光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引领下,改进思政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山东建筑大学:构建绿色校园建设新格局
山东建筑大学坚持多措并举,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完善绿色校园建设相关政策、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绿色校园建设新格局。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构建课堂教学新格局 推进线上教学保质保量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注重思政育人,不断摸索教育新技术,更新教学新思维,构建课堂教学新格局,“有序、有质、有效”高质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中原科技学院:多维推进 构建新时代美育育人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美育工作文件。中原科技学院多措并举多维推进,切实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育人新格局。
济南职业学院:实施“筑垒工程” 构建高质量引领机制
济南职业学院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扭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这一关键,自2019年以来,聚焦“强基”、“聚魂”、“创优”,采取“一年一主题”的方式,实施了为期三年的“筑垒工程”,明确目标任务和行动计划,并作为党委书记抓党建年度突破项目,通过探索建立高质量党建引领机制,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医科大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345模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把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内容,构建由三重保障、四个阵地、五大计划组成的心理育人“345模式”,着力提升心理育人实效,努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川构建“四个+”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川观新闻记者11月17日从全省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我省职教战线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引领和项目驱动,初步构建“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联盟+园区”的“四个+”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烟台市:积极构建“1+4”校长培训新模式
为全面提升全市初中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治校能力,烟台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构建“一统筹,四突出”的“1+4”校长培训新模式,于11月18日至20日成功举办2022年全市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班。
山东工商学院:构建“一二三四”科研工作体系 以高质量党建推进科研高质量发展
山东工商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发挥党建统领、特色引领作用,着力构建“一二三四”科研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特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鲁东大学:全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
鲁东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三位一体、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格局。
青岛理工大学:聚焦产教融合 构建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青岛理工大学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健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与育人”互联互通的产教融合机制,从五个维度精准破题,提升学校育人体系整体效能。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双融分阶全覆盖教育体系 构建开放式双创生态链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确保“五到位”,即:顶层设计到位、机构机制到位、管理体系到位、政策扶持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构建了“1+3+N”实践平台,践行了“一体多元分层次”培养模式,形成了名师主导、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构建国防教育“三化”育人体系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军士特殊人才 定向 培养,构建国防教育“三化”育人体系,努力建设有活力有味道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