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以教育入学“一件事”为抓手升级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
教育入学“一件事”实施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以“高效办成”为总牵引,结合本地实际,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在积极探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模式、为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招生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家长和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探索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教育帮扶模式 帮扶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活动在资中举行
4月15日,教育厅帮扶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活动在内江市资中县举行。成都市与资中县的结对帮扶学校分别就帮扶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和交流,就探索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教育帮扶模式进行了分析研讨。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永刚出席活动并讲话。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强化“三个坚持” 创新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新模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聚焦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开设《人工智能与未来》等“1+N+X”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坚持课程高阶性、教育普及性、教学实践性,探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新模式。
湖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四新”模式
湖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立足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创新育人模式,打造“领航”教师队伍,构建多元融通的课程矩阵,强化实践育人导向,积极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外语课程思政“四新”模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湖南农业大学深挖“湘农”特色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湖南农业大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举措,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独具湘农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业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就业创业金课”和“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枣庄职业学院:打造“四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枣庄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把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从知识教育、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实践活动等方面,构建“四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协同合作、同心同行的全员、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创新“三四五”模式 打造学生社区育人新高地
近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持续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党委专题研究部署,形成《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学生社区引领思政育人新高地,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育人空间场域。
山东协和学院:构建“四位一体”双创育人模式
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实施双创教育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四维升级”工程,构建了“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荣获2022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枣庄市:“三维”发力,推进校车运营模式改革
近期,枣庄市教育局通过调研考察、问卷摸底、研判会商、配套同行的工作路径,逐步建立规范有序、职权明确的校车运营模式,着力提供安全、舒适、放心的校车接送服务,提升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
山东师范大学:三位一体,构建“互助共享式”心理育人新模式
山东师范大学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依托“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教育工作网络,实现心理知识教育多元化、心理健康活动品牌化、心理咨询服务规范化、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四级四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资源开发上,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实施,努力为大学生创建多重滋养发展的关系、背景和生态系统,形成朋辈互助、课程体验、活动共享三位一体“互助共享式”心理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赋能。
以“党建+”模式推动党建业务互融共促
西宁市虎台中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实施“党建引领+”模式,让党建工作“活”起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走在前、作表率。
聊城大学:着力构建高校劳动教育新模式
聊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劳动教育新要求,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新时代创新性劳动教育目标引领,结合劳动新业态和新形态,设立以知识、能力、素养为指标的进阶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全部课程相融合,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历程相融汇,构建“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元推进”模式,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山东交通学院:聚力打造双创教育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立足交通行业特色,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了“思政引领、专创融合、分层进阶、面向人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