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广东多项科创指标全国第一,“新工科”改革获显著成效

  6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专场,由省科技厅负责同志主发布,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给力!广东多项科创指标全国第一,“新工科”改革获显著成效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参加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了近年来省教育厅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广东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方面的举措。

  给力!广东多项科创指标全国第一,“新工科”改革获显著成效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建设科技强盛需要有坚实的人才基础,而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省教育厅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广东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方面有哪些举措?

  朱超华副厅长:

  的确,科技强省需要有坚实的人才基础,这几年来,根据省“1+1+9”工作部署,省教育厅加快调整优化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断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有效增加科技人才供给。省委省政府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实施高等教育系列内涵建设工程,并引进一批港澳高水平大学在粤合作办学,全省高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有160所,其中11所高校入围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国内地前100名,8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3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408.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45万,硕士研究生14.8万,理工农医类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占总量的80.35%和62.32%,有力支撑科技强省建设。

   二是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的应用型高校。根据我省“双十”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支持与科技强省建设紧密相关的理工类学科专业,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目前,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相关的139个学科纳入省级重点建设行列,占重点学科总量的69.5%;与“1+1+9”重点任务相关的学科共148个,占重点学科总量的74%;每年新增普通本科专业基本保持50%以上为理工农医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理工类相关专业在校生数占总数的49%。   

  三是全面深化科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省高校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和科产教融合,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全省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领域方向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加快推进“新工科”改革,深化科产教融合改革,立项建设 65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0个省级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全省本科高校建有173个产业学院,覆盖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40多个产业领域,其中81.5%的产业学院直接服务于“双十”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计划,推进产教全方位深度融合,全省已成立区域和行业职业教育集团80个,实体化运作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24个,近80%的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谢谢!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159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