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学校自科教融合以来,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抓手,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了全链条培养监督体系,健全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助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一、完善导辅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了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制定了《关于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鼓励导师参与到研究生党团和班集体建设及各类活动中,有效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有计划地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新上岗专业课年轻教师充实到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中,兼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形成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通过导辅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密切联系,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导辅协同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建设“专兼”结合的思政教育队伍,完善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坚守研究生思政教育红线。

二、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构建良好导学关系

学校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把关导师遴选、上岗条件,以提升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针对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行业(企业)导师,学校构建了一整套系统的遴选、上岗、考核、培训体系,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水平。对于上岗的导师,学校构建了“二三五”导师培训体系,以线上线下两种基本培训方式相结合,学校-学部-导师三方共同发力,通过讲座、工作坊、沙龙、夏令营、现场观摩五种培训形式相互补充,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于新聘导师,学校、学部不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旨在强化新聘导师的岗位意识、优化新聘导师与研究生的导学关系、深化新聘导师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努力将导师锻造成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三、建立多元育人模式,提升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学校不断完善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国际交流合作育人机制。校、院合并以来,通过大部制改革,充分优化整合了校院内部的优质科教产资源,学校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多个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共建7个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包括药学、经济学、海洋科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农业七个学科。有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9个,其中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2个,轻工生物基产品绿色制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高性能玻璃制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省级研究生联系培养示范基地。学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合作科研、学位互授联授等多种形式合作育人。

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位点布局

学校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学校和科学院的资源整合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学校主动布局前沿领域学科专业,以计算机、轻工、材料、化工等领域进行高水平学科布局,构建信息类学科群、轻工类学科群以及涉及海洋的相关学科群,持续加强建设。2021年我校(院)新增博士培养单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我校新增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等 12 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位点布局进一步优化。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

抓紧抓实招生选拔、课程学习、实习实践、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全面落实全过程、全链条保障体系。2023年上半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外专家等多个环节的审查把关,全面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重点突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此外,就各个培养环节,学校健全了培养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制度。2022年末,学校成立了新一届研究生教育督导组,重点对课程学习、实习实践、论文答辩等关键节点进行指导和监督。在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上,学校坚决遏制问题论文的产生,目前已实现学位论文盲审的全覆盖,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2516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