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弘扬志愿精神,1800余名师生接力援疆

“援疆支教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一棒、一棒紧一棒跑下去,每一棒都要跑出一个好成绩。”枣庄学院党委书记高峰在2023年秋季援疆实习支教出征仪式上说。这是2018年8月至今枣庄学院选派的第九批支教团。六年来,1800余名师生远赴喀什地区,接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以实际行动弘扬了志愿精神,推进了文化润疆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新疆国家通用语言支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门成立由党委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会议,对援疆支教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协调、部署。每年拿出2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教师生往返差旅支出和生活补助,有效保障师生工作与生活,确保支教工作顺利开展。赴疆前,校党委与支教团进行集体谈话并召开誓师大会,使支教师生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认识到支教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广泛宣传发动,严格选拔培训。

援疆实习支教实行严格的选拔机制,对报名师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学习和工作成绩等进行全面考评。通过面试、试讲等环节,最终从报名学生中选出政治上积极进步、学业上成绩优秀的同学;从报名教师中选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带队教师,组建成规模大、结构优、能力强的支教团队。援疆前,进行严格的分散培训和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由二级学院负责,侧重于专业和教学技能;集中培训由学校组织,侧重于安全、宗教政策等。

三、创新管理模式,跟进督导考核。

在喀什支教的过程中,支教团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团、连、排、班四级管理,同时成立学生委员会,形成“四纵四横”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支教团自主创作支教团团歌,设计支教团团徽,有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印制下发支教学生手册,详细制定考勤制度、纪律条例、公寓管理条例、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等相关制度。支教团每月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师生每周写一篇工作周记,总结支教工作和生活中的心得体会,分享经验与做法。学校精选支教日记、征文,编辑出版《最美的青春,在喀什》一书。制定“实习支教先进个人”考核办法,定期举办“援疆国语实习支教学生‘青春建功新时代’”评比活动、表彰大会。

四、坚持集体教研,确保教学质量。

为提高教学效果,支教团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教案研讨、听课评课、示范授课、督导检查。定期组织教学比赛,以赛促教,确保支教团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支教师生精心制作的教案图文并茂、生动鲜活,讲课内容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为了给小朋友们带来更精彩的授课内容,大家亲手制作各种精美的教具和玩具。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与当地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大力营造“学国家通用文字,讲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氛围,注重加强日常听说能力锻炼,通过纠正和规范发音方法,显著提高了当地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团结稳疆。

学校在新疆中小学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践基地”,定期在当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喀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接力“潘玉莲爱心小课堂”的学生辅导工作,携手谱写“民族团结”的赞歌。开展“喀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等调查研究,为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实习支教和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提供对策建议。组织支教大学生同当地学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两联三进一交友”等活动,与学生和家长建立深厚情感和友谊,播种、浇灌、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

六、浓厚校园文化,助力文化润疆。

建立“文化润疆实践基地”,助力当地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组建合唱团、篮球队、小画家等兴趣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体美技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提升少数民族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作板报、墙绘和宣传画,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支教团学生还主动担任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档案和文献资料整理。

枣庄学院援疆实习支教工作得到当地师生、教育部门和上级领导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相关课题和成果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等进行了专题报道。2023年初,央视发现之旅《筑梦新时代》栏目播出枣庄学院援疆支教专题片。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2528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