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多措并举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不断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注重构建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健全联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州县两级科学教育工作联席机制,组建由宣传、教体、科技等14家单位共同组成的州级科学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科学教育。二是出台系列保障政策。出台湘西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县市及学校科学教育开展情况纳入督导范围并定期通报,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示范校引领“三大工程”。三是完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将科学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如教师奖励重要参考。强化中小学实验教学,将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注重配优队伍,汇聚育人合力。一是“优选”科学教育教师。通过公开招聘、转岗培训、专兼结合等方式,加快推动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员和科学教研员配齐配足。全州现有中小学科学类课程专职教师1845名,州县教研部门均配备科学教研员。二是“优聘”科学教育志愿者。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依托“银龄计划”返聘退休科学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定期组织骨干志愿者开展科普四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帮助学生发现科学奥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三是“优用”科学讲解员。择优选用一批中小学讲解员,在科普场馆为学生团队开展现场讲解服务,用“童言童语”讲述科学家故事、探寻科学奥秘。湘西州溶江小学建设科学教育展馆和校园天文台,每年组织小讲解员开展义务讲解服务2000余人次。
注重激活载体,夯实科教常规。一是开足开齐校内科学类课程。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将科学类课程作为微型精品科技活动抓在经常,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开齐、开足、开好义务教育各阶段对应科学类课程,将各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开课情况纳入春秋两季开学工作必检内容。二是在课后服务中强化科学。把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统筹安排开设,对课程开展频率和课程质量严格把关,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科学探究和实践。目前,城区中小学均组建科技类社团,每周结合课后服务定期开展1—2节相关课程,增强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和互动性。三是组织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目前已连续组织11届州级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注重盘活资源,强化阵地建设。一是强化校内教学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学校实验室、操作室、电脑室、劳动室等设施建设。吉首市改建完善各中小学校科学类功能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提高实验课开课率和科学类功能室使用率,每年开展科普活动300余场。二是强化校外科普基地建设。建设省级以上科普基地12个,评选州级研学实践基地21个,指导8县市12所中小学开展基层科普场地建设。鼓励博物馆、科普基地等馆所对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联合中小学开发实践课程,协同湖南省科技馆定期在农村学校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吉首市20余个科普场所每年接待中小学生10余万人次。三是强化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挖掘研学实践资源,全州公布“十八洞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36家研学实践基地,推出“寻找最美湘西”等5堂精品研学课程,累计开展研学800余次,服务青少年15万余人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