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以务实举措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深挖潜能,构建优质教育服务体系。强化部门协同,联合发改、公安等多部门,构建“学龄人口+城镇化率+区域规划+产业需求+家庭意愿”五维预测模型,精准掌握学位需求时空变化,确保资源投入精准有效。制定《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建设规划(2025—2032年)》,实施42个项目,及时新增高中学位应对学龄高峰。2023年以来,全市新建9所学校(校区),挖潜11所学校(校区),调整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探索试点职普融通,累计增加高中学位6000余个,持续扩大优质学位总量与覆盖范围。

创新机制,驱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通过“一长多校”等模式,共组建市、区(县)两级教育集团50个,覆盖七区一县173所学校。例:高新区(新市区)争做集团化办学排头兵,辖区市、区两级教育集团共12个,辐射45所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牵头校每周期选派10%至20%骨干教师至成员校走教支教,成员校等额派教师赴牵头校跟岗提升。目前,市级教育集团内超1000名教师和75名管理骨干参与交流,不断提升成员校办学水平。

一体协同,构建城乡优质均衡格局。按照“以优扶弱、以城带乡、优质均衡、共同发展”方针,组织27所城区学校与31所农村学校结对,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其中,天山区、沙依巴克区和市属学校集中帮扶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米东区、经开区(头屯河区)、高新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区域内结对帮扶。因地制宜、因校施策,以“青蓝工程”推动城乡教师结对提素养,以“同城支教”推动城区教师定期下乡传递理念,搭建三级教研视导平台,以“把脉问诊”促教学提升。每年选派40名城区教师进行支教交流,城乡新老教师结对1200对,开展“送教送研”“同城支教”等各类帮扶活动500余场次。

兵地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同频发展。加强常态沟通,定期召开兵地教育教学工作例会,市、区(县)、兵团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主要领导、教研员共同参会,共同分析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情况,研究部署教学教研重点工作。聚焦学生流动需求与质量保障,建立兵地学籍转接、中小学招生入学、保送生认定、毕业证签发等工作机制,确保兵地教育管理同频共振。常态化开展兵地中小学“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兵地教育资源互补优势。截至目前,兵地幼儿园结对14所、中小学结对7所,惠及学前儿童5538人、中小学生约1.25万人,累计开展各类互助交流活动75次。

原文链接:https://www.duolaoshi.com/386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