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衡阳市:“三个坚持”打好打赢防范学生溺水攻坚战
衡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时刻保持“隐患无处不在”的危机意识和“和衣而睡”的惊醒警觉,全力以赴打好打赢防范学生溺水攻坚战,守护好每一名学生生命安全。今年以来,衡阳未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故,相关工作做法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点赞、支持,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推介。
坚持齐抓共管,坚定坚决打好“防溺水人民战争”。一是高度重视,做到联防联控。衡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抓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是民心工程、守心工程,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是不能突破的底线。市委出台了《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纪检、组织、宣传、水利、民政、教育、应急、群团、公安、关工委等多部门参与的全市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今年4月13日、5月5日、5月13日,市委主要领导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部署推动学生防溺水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全面落实学生防溺水工作责任。市委副书记牵头具体抓,多次专题研判和调度学生防溺水工作,其他市领导按照分线联县包片带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级各部门各尽其责,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二是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通过新闻专栏、“村村响”、流动小喇叭、“屋场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在全市组织开展“童心防溺、携手护航”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班级、进社区、进网络、进屋场、进农村“五进”活动,制作防溺水宣传片《爱你》和“防溺水手势舞”等一批特色文艺作品。暑假期间,认真组织全市学生收看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片,截止7月21日,衡阳市收看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耒阳市收看率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营造出个个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防溺水浓厚氛围。三是全面动员,做到全员行动。以“衡阳群众”为支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的模范带头作用、群众骨干的影响带动作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立爱心岗位、公益岗位等方式,组织发动村组干部、退休老党员、老同志、水塘管理员、森林防火员等成立防溺水巡查员、盯守员队伍开展防溺水工作,并动员140余万“衡阳群众”志愿者和3万余名“湾村明白人”以及党员、脱贫户等参与其中,持续深入打好打赢“防溺水人民战争”。
坚持筑牢基础,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络。一是突出盯守覆盖。坚持盯人与盯水域相结合,精准摸排本村本组学生和辖区水域,推行清单管理,落实党员干部包村包户、老师家访联访责任,做到学生和水域全覆盖监管、安全隐患全领域排查整治、盯防全天候值守、安全教育全方位宣传、责任全链条压实。其中,耒阳市创新推出“三定五防”防溺水工作机制,构筑起防溺水“五道防线”,即安全员盯守、镇村干部巡查、督查部门督查、县级领导带队督导、纪检监督部门监督,对全市防溺水巡查员、盯守员实行登记造册并公示,按照“定时、定人、定水域”原则进行全天候盯守。所有盯守员统一佩戴配发印有“安全员”字样的遮阳草帽、红袖章和口哨,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8点)对辖区内所有水域开展无死角无盲区巡查,牢牢守住防溺水最后一道防线。二是突出疏堵结合。一方面,对危险水域实行“封闭式”管理。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游泳兴趣需求,从今年开始,我市已将游泳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选考项目,并加快未成年人游泳设施配建投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配建游泳设施,发动爱心企业捐赠充气式游泳池。同时,充分发挥返乡大学生党员、团员作用,组织开展夏令营、文化培训等活动,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让学生不再有“空余时间”去戏水。三是突出家校共管。指导督促全市中小学校将“十个一”等防溺水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每天第一课”,利用上午、下午放学前最后一节课,对学生进行“每天两次”防溺水安全教育。今年暑假放假前,组织各学校上好假期前最后一堂课,并向家长和学生发放防溺水安全教育一封信,督促家长履行监管教育责任,动员家长组成联防队,共同守护学生安全。四是突出人物技同防。针对全市19万余名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逐一摸排登记,严格落实各方监管责任。在重点水域,因地制宜安放防溺水安全警示牌、设置围挡、做好护栏等防护设施,让“物理防护”关键时刻用得上、能救命。在每年5月—9月重点防护期,通过三大通信运营商每天推送防溺水短信,及时加频提醒。雁峰区创新推进防溺水“智慧+”,安装“5G智慧云电台”150个,开展河道防溺水广播宣传和报警监测,实现危险区域“24小时”动态捕捉跟踪。常宁市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建立防溺水电子监控预警系统,划定电子围栏预警区域,实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系统平台和相应水域责任人。
坚持严督严查,压紧压实防溺水工作责任。一是强化事前严管。建立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防的防溺水工作责任体系,压实防溺水工作的属地、部门、学校和家长责任,将履行防范溺水工作职责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督查工作重点计划,形成防溺水工作强大合力。二是强化事中严督。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督查,实行每周一督查、每周一通报、每周一约谈,对防溺水工作责任不到位、落实不力的问题,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约谈其相关责任人,第三次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按程序问责。今年以来,全市共约谈相关责任人15人,通报批评19人。三是强化事后严查。出台《防溺水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因工作失职失责导致学生溺水事故的,一律严肃查处、精准问责、从严追责,通过严明纪律要求倒逼责任落实到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