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打造新示范、探索新路径、树立新标杆——山东将职业教育王牌打得更响
【职业教育】 ◎本报记者 王延斌 “自2020年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以来,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成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山东省副省长邓云锋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
枣庄科技职院:念好“五字经”,聚力打造教师队伍“旗帜工程”
近年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教师队伍视为立校之基、兴校之源、强校之本,坚持“一位好老师就是一个好专业”和“教学中心、育人核心”工作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引、聘、培、导、赛”并举,着力构筑与专业建设发展相衔接、与技术服务相配套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教师短缺、短视、短板的“三短”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旗帜工程”更加靓丽。
荣成市:创新打造“荣老师”志愿服务团队
“让慈善与公益成为最美的教育!”这是荣成市教育志愿服务团队——“荣老师”始终秉承的宗旨。多年来,“荣老师”用师德大爱、指尖柔情,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服务着社区群众,滋养着城市发展,也催动着真善美的融洽与传承,展示出“教师群像”的动人风采。
济源示范区:强保障 优管理 提能力 全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济源示范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教师待遇保障,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管理,积极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全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打造“四链融合”新局面
多年来,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开展合作,已为社会培养15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在校企共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合”新局面。
【中国教育报】山东着力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 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记者 魏海政 本报济南8月28日讯(记者 魏海政)今天下午,山东省在济南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山东省副省长邓云锋表示,山东要以部省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为主线,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
山东交通学院:聚力打造双创教育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立足交通行业特色,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了“思政引领、专创融合、分层进阶、面向人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效显著。
信阳市:围绕四个“心”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信阳市教体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预防与干预机制,围绕四个“心”,倾心打造“青心之约”特色品牌,为广大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
潍坊职业学院:五项措施,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年来,潍坊职业学院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为指导,按照“面向全体教师、关注年轻教师、打造名师团队”的发展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路径,构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五航”长效机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山东师范大学: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打造学生服务暖心工程
山东师范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定,紧紧围绕标准化物业服务规范有效落地,积极探索从服务过程入手,尝试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感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学生服务暖心工程。
临沂大学: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特色国防教育品牌
临沂大学根植沂蒙老区,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与革命老区爱党爱军的光荣传统融入国防教育,创新国防教育形式,通过“五位一体”国防教育模式,培育时代新人,助力强军伟业,全力打造红色主题突出、区域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品牌。
日照市山海天区:三项举措,打造全域劳动教育新样态
日照山海天秉承“以劳育人,助力学生成长”办学理念,坚持“做真劳动,真做劳动”,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经山历海、五育融合”全域劳动教育新样态,赋能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青岛市:持续打造“四进一见”为民服务品牌
为积极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体系、营造浓厚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氛围,青岛市教育局准确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围绕高考志愿填报和学段衔接等学生及家长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四进一见”公益辅导活动,即“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面对面”活动(以下简称“四进一见”公益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焦作市山阳区:倾力打造“向日葵”心理关爱品牌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3年以来,焦作市山阳区倾力打造“向日葵”心理关爱品牌,依托山阳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持续关心关注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