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校企共育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技能人才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面向新兴产业链、创新链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按照“学习过程工作化、实训场景职场化,实习任务项目化,学习管理企业化”的思路,构建了“岗位牵动、平台赋能、双师汇聚”的校企共育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快速发展精准提供适应性技能人才。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纵深推进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遵循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培养“厚德、强技、笃行”的高素质工匠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目标引领、多元协同、四位一体”育人模式,纵深推进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思想引领为魂、队伍建设为基、社区服务为形、心理育人为脉、资助帮扶为盾”,系统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实施“五大工程”助推文化育人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一核三维五元”文化育人体系,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载体层面推动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教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实施“五大”文化育人工程,以文化人育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
东营职业学院: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开启育人新路径
近年来,东营职业学院通过构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搭建“大舞台”等措施,深化“第二课堂”建设,开启全方位育人新路径,绘就育人新画卷。
威海职业学院:“四个结合”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近年来,威海职业学院通过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特殊节点教育相结合”“全员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的“四个结合”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山东职业学院:“五协同”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山东职业学院坚持“五协同”,对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全场域提升育人成效,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枣庄职业学院:打造“四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枣庄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把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从知识教育、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实践活动等方面,构建“四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协同合作、同心同行的全员、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职业学院:“四个着力”,纵深推进依法治校
山东职业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对学校治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厅在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作主旨发言
9月15日,以“共建产教集聚融合平台 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为主题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厅作为唯一被邀请发言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副厅长孙晓筠作了主旨演讲。
枣庄职业学院:四大举措,助推地方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枣庄职业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任务要求,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加快构建服务锂电产业的职教体系,努力培养适应绿色低碳理念的高技能人才,赋能“百年煤城”枣庄转型升级“北方锂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职业学院:坚持“四突出”,构建教育评价新生态
山东职业学院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强化类型特色,破立并举,坚持“四突出”,构建了学校教育评价新生态,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德州市:高质量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德州市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以来,紧紧把握功能定位,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上走在前,为全省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探索发展路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做优做强职业本科教育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抢抓机遇、闻势而动,经过充分酝酿与论证,作出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战略决策。目前,大数据工程技术等首批职业本科专业于2021年顺利获得教育部审批备案,学校已开设12个职业本科专业。作为全国首个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烟台职业学院:“五链”驱动,奋力建设一流高职院校
烟台职业学院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政行企校”“四方”协同,以“五链”驱动构建职教改革“烟职模式”,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作为。